1948年江苏的王成松,上街买东西,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临行前把得到的两块银元,塞

轩叔观察 2025-09-30 15:25:12

1948年江苏的王成松,上街买东西,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临行前把得到的两块银元,塞给了堂姐带给女儿,后被迫加入国民党21军。[无辜笑] 2013年台湾媒体报道了一位名叫“汪呈松”的百岁老人寻找大陆女儿的消息,志愿者协助调查后才发现,当年登记人员因听不懂江苏口音,把“王成松”错写成了“汪呈松”,这个写错的名字,让老人和家人错过了整整65年。 1948年王成松被编入国民党21军,连基本训练都没完成就被派往长江防线,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他选择投降并加入了解放军,可没过多久他又被派去参加金门战役,结果负伤被俘,被押往台湾。 到了台湾后,他被重新编入国民党18军,退役后的日子更艰难,没文化没技术,只能靠打零工糊口,后来连零工都找不到,他开始捡破烂卖废品,住在用木板和铁皮搭的棚户里,最难熬的不是贫穷,而是每天想家却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好。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他立刻写信回老家,可一封封信都石沉大海,他不知道的是,当年登记的名字写错了,家里人根本收不到“汪呈松”的信。 雪上加霜的是,有人告诉他可以帮忙联系大陆亲人,要他先拿钱打点关系,他把仅有的几万块积蓄全部交了出去,结果人财两空,这次被骗让他变得极度警惕,几乎不再相信任何人能帮他找到家人。 2013年台湾媒体报道了“汪呈松”老人的寻亲故事,志愿者们开始帮他查证身份,当纠正了错误的名字后,消息很快传回江苏海安。 接到消息的王秀兰根本不敢相信,父亲王成松早在1949年就被官方认定为烈士,这些年全家每年清明都去祭奠,怎么可能突然有人说父亲还活着,她拿出家里保存的老照片反复对比,又找来村里的老人询问父亲当年的长相特征。 2014年的王秀兰飞往台湾,见面时王成松并没有立刻认亲,被骗怕了的他仔细询问家乡的地形地貌,问老屋在村子的哪个位置,门前有几棵树,隔壁住着谁家。 王秀兰一一回答,还拿出了母亲临终前交给她的两块银元,看到这两块保存了67年的银元,老人颤抖着接过来,翻来覆去看了又看,他记得每一块银元上的磨损痕迹,这是他离家前托堂姐转交的。 老人紧紧握着银元,眼泪止不住往下流,他用颤抖的声音说:“是我的,是我的。”父女二人抱在一起哭了很久,67年的分离终于在这一刻结束。 2015年在志愿者的陪同下,王成松终于回到江苏老家,站在村口,听着熟悉的乡音,他却认不出眼前的村庄了,曾经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低矮的草房变成了砖瓦房,就连村子的格局都完全变了样。 这个故事让人想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有多少家庭经历了这样的生离死别,有些人等到了重逢的那天,有些人却再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故事看得我眼泪直流,两块银元串起了父女俩的一生,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啊。”   “老兵太不容易了!被命运反复捉弄却从没忘记回家的路,幸好最后等到了团圆,愿所有离散家庭都能相聚。”   “看到银元相认那段破防了!有些记忆可能会模糊,但刻在骨子里的信物永远不会忘。”   “那个骗老人积蓄的真是太可恶了!连思亲的老兵都骗,这种人必须受到谴责。”   “两岸志愿者都是好样的!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个百岁老人的心愿可能就永远无法实现了。”   “名字写错导致分离几十年...当年信息不发达造成的悲剧太多了,幸好现在有网络能帮他们圆梦。”    您身边是否也有亲人因历史原因分隔两岸?   官方信源:新华社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