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美国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关于台湾做了一个发言,强调台湾地区生产95%美

修竹崽史册 2025-09-30 12:46:47

9月29日,美国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关于台湾做了一个发言,强调台湾地区生产95%美国所需的芯片,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安全威胁,未来应该推动双方“五五开”。   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是全球创新和芯片设计的大本营,无数核心技术引领全球,但在生产制造方面,逐步将大量高端制造外包到亚洲,尤其是台湾地区。   全球高端芯片九成以上都在台湾生产,这其中包括了美国所需的绝大多数顶尖芯片。   如此格局让美国大量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几乎都绑在一条“隐形的脐带”上。   只要这根脐带受阻,会立刻推动美国的经济、军工、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陷入极大的麻烦,这不是什么杞人忧天。   近年来美国决心大力补贴本土芯片产业,推动芯片制造回流,出台相关法案,吸引像台积电、三星等巨头在本土设厂,这些实打实的措施都是应对目前“过度依赖台湾”这一问题。   美国这盘棋的目标很清楚,既想借助本国优势资金和市场优势吸引外资,又希望打破单一依赖,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但提出“五五分”的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制造业是一套庞大、复杂的产业生态,不光是砸点钱、建几家新厂就能解决。   美国缺乏成熟的工厂协作体系、高素质工程师队伍、技术工人以及上下游配套资源,与台湾地区的高度完备产业链相比,系统性差距并非短期可补。   美国制造成本高、投资周期长,连台积电创始人都曾直言,美国芯片制造如果脱离亚洲生态,整体成本会提高得多,效率和集群效应都受影响。   即便有企业愿意把先进工厂投到美国,面对本地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的缺口,也容易拉长产能释放周期。   美国的政策激励和补贴其实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实际操作中,有些新厂刚开工几年都难以达到预期良率和效率,更别说马上实现“双五开”。   此次美国部长的明确表态,也反映出地缘政治越来越深度影响高科技产业。   美国现在不单单关心企业赚钱,更多聚焦于关键技术、产能“回流”、维护本国安全。   而在全球范围,半导体高度分工已经形成,有些环节欧美优势突出,有些环节亚洲领先。   单边推动本土化的结果,很容易造成整体协作效率下降,成本上升,智能终端涨价,甚至加剧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换句话说,全球芯片业未必能承受各国封闭化、碎片化带来的额外代价。   对台湾地区来说,长期依靠美国市场,也一直在科技、供应、安全等议题间权衡。   美国这么大张旗鼓要“分一杯羹”,台湾厂商不得不重新考虑在海外、特别是美国加大布局,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两难,一边是保住传统优势与协同,另一边又要配合美国分散布局以防止断供产生风险。   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也会因此被卷入更多风险对冲和多元化调整,比如各大企业在欧美和亚洲持续加码投资,结构性调整难以避免。   美国推动美台芯片制造各占一半,是对高科技供应链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当前全球半导体能力分布的突破尝试。   随着补贴政策不断落地,各种法律、贸易安排加速出台,世界芯片产业的下一步很可能会更加分散和多端。   企业与产业界,唯有适应这种新态势、不断提升创新和协作能力,才能把风险转化为新机遇,在全球芯片竞赛中占据更稳固的地位。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财联社《美商务部长放言:希望芯片制造跟台湾“五五分”》

0 阅读:5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