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 9月29日,美国副总统万斯确认美国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射程超过2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这将直接威胁俄罗斯的核心目标。 这不是普通的武器升级,而是一次可能改变俄乌冲突格局的战略跃迁。一旦发射,这种导弹能直击俄罗斯本土的深层目标,甚至触及莫斯科的神经。 问题来了,这只是口头威胁,还是战争态势的新信号?“战斧”一出,乌克兰的“手臂”变长了多少? 2500公里射程是个什么概念?从乌克兰边境发射,可以覆盖俄罗斯境内多个重要军事基地和战略设施,甚至包括俄军后方枢纽。 这不再是战场上的你来我往,而是把前线的火彻底引到了俄罗斯的后院。 万斯的这番表态,释放了两个信号: 一是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正在从“防守型”逐步向“进攻型”转变; 二是拜登政府下台后,特朗普团队在对俄政策上并没有选择降温,反而在某些细节上更激进。 值得注意的是,万斯不仅是副总统,更是特朗普的铁杆亲信。 他这番话不是随口一说,而是有明确战略导向的风向球。 特朗普虽然在竞选期间表现得对乌援助态度模糊,但如今白宫话锋的变化,说明他们仍然在用“极限施压”试图对俄形成战略困境。 俄罗斯方面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一动向,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29日迅速回应称,如果美国真的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巡航导弹,俄罗斯将考虑“对等回应”,不排除扩大打击半径。 这不是口头警告,而是实打实的“红线提示”。 从俄方的语气来看,他们对“战斧”的警惕远高于以往对海马斯、豹式坦克等武器的反应。 原因很简单:这不是前线用的战术武器,而是具备战略打击能力的导弹系统,它可以摧毁俄军的指挥系统、能源中枢甚至核武器储备区。 而这类潜在打击,不是“乌克兰战争”的范畴,而是可能引发更大范围冲突的导火索。 这一步棋,美国下得并不轻松,值得思考的是,美国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抛出“战斧”议题? 一方面,俄乌战场正陷入僵局,乌克兰夏季反攻未能取得突破,弹药和士兵都在消耗。 美方此时抛出远程导弹方案,既是提振乌克兰士气,也是给俄罗斯制造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美国自己也面临不小的困境。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国内政治压力接踵而至,对外政策需要寻找突破口,而乌克兰战场仍然是检验“美国世界领导力”的试金石。 更何况,欧洲盟友对继续援乌已显疲态,德国对提供“金牛座”导弹仍在犹豫,法国虽表示支持但行动迟缓。 美国此时高调释放“战斧”可能性,也是在逼欧洲盟友表态:到底是一起上,还是美国单干? 从中国的战略观察角度,这一动作的风险不容低估。 长程巡航导弹是典型的战略武器,其部署和使用极易突破地区冲突的界限,形成更大范围的地缘对抗。 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一举动势必引发多国安全焦虑,甚至破坏已有的战略平衡。 更重要的是,美国此举不但没有推动冲突降温,反而为未来可能的直接对抗埋下伏笔。 一旦乌克兰真的获得“战斧”并用于打击俄本土,俄罗斯是否会动用更高等级的反制工具?是否会触发北约内部的连锁反应?这些问题都悬在空中。 中国一贯主张各国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避免军事手段升级冲突,而美国当前的这步棋,明显违背了这一方向。 局势走到这一步,是博弈,也是试探,说到底,美国此时放话“考虑提供战斧”,更像是一种战略姿态: 一方面试探俄罗斯底线,一方面安抚乌克兰内部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在提醒欧洲:美国仍是主导者。 但试探归试探,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这种级别的远程导弹,一旦用错了地方,可能不是“战局转折”,而是“冲突升级”。 从目前的局势看,俄罗斯不会坐视不理,但是否立刻报复还要看“战斧”是否真正交付。 而乌克兰方面,虽然急需这类武器,但能不能接得住、用得稳,也是一大问号。 美国此时打出这张牌,或许是想逼着局势往某个方向走,但最终结果,很可能不会如它所愿。 “战斧”导弹飞得远,但飞不出地缘政治的算计。 美国这步棋,既是对俄罗斯的试探,也是对世界安全格局的一次挑衅。 乌克兰战争已经不只是乌克兰的事,而是一个不断外溢的火点,每一次武器升级,都是一次风险叠加,世界不需要更多导弹,需要更多理性。
就在刚刚 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 9月29日,美国副总统万斯确认美国正在考虑向乌克
岁月解密屋
2025-09-30 10:59: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