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有110万个比特币,比特币10万美元一个,他的财产至少

凡之谈世界 2025-09-30 10:05:33

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有110万个比特币,比特币10万美元一个,他的财产至少有1100亿美元。让人奇怪的是,他名字Satoshi Nakamoto都是假的,翻译成中文就是中本聪,听着就像随手编的化名。 “Satoshi Nakamoto” 这个名字,看着像日语译名,翻译成 “中本聪” 也确实带着东方味儿,但这名字绝不是随手瞎编的。 从日语里拆解开看,“Nakamoto” 里的 “Naka” 是 “中”,“Moto” 能理解成 “本” 或者 “元”,合起来有 “本源”“根本” 的意思,这不正好对应比特币想回归货币本质、摆脱银行控制的初衷吗? 要是按 “本” 的 “簿册” 含义讲,还能跟比特币那本公开透明的区块链账本对上。 再看 “Satoshi”,对应的汉字里有 “聪”“智”“悟” 这些词,能设计出这么精巧的比特币系统,肯定得是个聪慧过人的人,所以大家更愿意叫他 “中本聪”。 后来比特币社区还把最小单位定为 “satoshi”(一聪等于千万分之一比特币),这都是对他的认可,要是随便编的名字,根本不会有这么强的关联性。 中本聪用化名,本质是为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2008 年金融危机刚过,雷曼兄弟倒闭,政府救银行的操作让很多人对中心化的金融系统彻底失望,中本聪就是想造一种不用银行管、大家直接交易的货币。 要是他用了真名,很容易就成了比特币的 “主人”,那这个系统就还是绕不开 “某个人说了算” 的坑,跟他反对的传统金融没本质区别。 而且比特币从诞生起就带着对权威的挑战,用真名只会招来没完没了的监管追查和麻烦,匿名是保护这个系统能活下去的最直接办法。 这些年有人猜过好多人是中本聪,从密码学家到日本数学家,但没一个能实锤,恰恰说明他用化名时就想好了要彻底隐藏自己,不是一时兴起。 再说说那 110 万个比特币和 1100 亿美元财产的事。按区块链分析公司 Arkham 的研究,确实有一批大概 109.6 万枚的比特币,分布在 22000 个地址里,这些地址通过 “Patoshi 模式” 能追溯到中本聪。 那是他 2009 到 2010 年挖矿留下的痕迹,当时比特币刚出来没人当回事,挖矿就是为了测试系统能不能运行,谁也想不到后来能值这么多钱。 要是按比特币曾经涨到过的 10 万美元算,这些币确实值 1100 亿美元往上,但这笔钱根本算不上 “财产”,因为这些比特币已经 15 年没动过了,从 2011 年中本聪淡出社区后,这些地址就没过任何交易记录。 没人知道他为啥不动这些币,但有几种说法都站得住脚。最可能的是他故意销毁了私钥 —— 私钥就是取比特币的 “钥匙”,没钥匙谁也动不了这些币。 他在论坛里反复说过,比特币不能被任何个人控制,要是他卖币,大量比特币砸进市场会让价格暴跌,整个系统都可能垮掉。 作为设计出这个系统的人,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影响力,毁掉钥匙等于断了自己操控市场的可能,这是维护去中心化最彻底的办法。 还有人猜他可能已经不在了,2011 年消失的时候要是五十岁左右,现在过去十几年,确实存在意外的可能,要是他没把钥匙留给别人,这些币就永远躺在那儿了。 也不排除他丢了钥匙,早期比特币钱包技术不完善,好多人都因为硬盘坏了、记不住密码丢了币,据估计现在有 20% 的比特币都永久丢了,中本聪就算是天才,也可能犯这种疏忽。 更关键的是,中本聪从一开始就没把比特币当成发财工具。2009 年他挖创世区块的时候,特意嵌了句《泰晤士报》的新闻:“财政大臣即将对银行进行第二轮纾困”,这话明摆着是讽刺传统金融系统靠不住。他设计比特币是想搞一场金融革命,让普通人的钱不用再受银行和政府的摆布。 要是他真在乎钱,2010 年有人用一万个比特币买披萨的时候,他完全能阻止这种 “贱卖”,但他没管,因为在他眼里,比特币的流通价值比单个价格重要得多。 后来他淡出社区,留下一句 “我已经转向其他事情了”,根本没提过这些比特币,这态度已经很清楚了,他要的是系统能自己运转下去,而不是当什么千亿富翁。 现在总有人盯着那 1100 亿美元说事儿,却忽略了比特币真正的价值从来不在某个人的财产里。 中本聪用化名藏起自己,又让那些比特币 “沉睡”,本质是在做同一个示范:这个系统不靠任何权威,只靠规则和共识 就算有一天大家忘了 “中本聪” 这个名字,只要区块链还在运行,比特币的逻辑就还在。 那些说名字是随便编的、觉得他握着巨款不动很奇怪的人,其实是没看懂他真正想做的事 —— 他要的不是个人的财富传奇,而是让货币回归到 “大家说了算” 的本源。 这些比特币现在就像数字世界里的一座纪念碑,提醒所有人这个系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存在。 中本聪藏起自己,反而让比特币真正活成了他想要的样子:没有主人,却能被全世界信任。

0 阅读:2205

评论列表

不追小鲜肉专怼老戏骨

不追小鲜肉专怼老戏骨

9
2025-09-30 10:25

摊牌了,就是我,起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中国人本来就聪明的意思

无风

无风

6
2025-09-30 15:12

不玩也不认可所谓这些,但我的印象中,比特币的锚定基础就是数量永恒不变,无论你怎么解释和理解,所谓的聪的出现,就已经瓦解了这个基础

无风

无风

5
2025-09-30 15:17

而所谓的无法破解就像一个悬在所有持有者头上的利剑,破解是绝对的,不确定的只是时间,或许下一个世纪,或许明天,或许已经

JYYX

JYYX

2
2025-10-01 00:19

关于中立的世界性数学货币(比如说叫A币),我想到一个公平的方案来实现。我觉得应该 利用世界性的慈善组织来发行。 比如规定整个发行需要50年(或者30年)等额发行完。 总额度是1万亿元A币,最小单位可以分裂100亿倍。 每年发行额度就是200亿A币。发行获得的法币(比如美元,人民币)只用来做慈善。第一年的发行,特别一点需要先路演得到相对法币(比如说美元)的发行价格。做慈善的人按约定捐助2元的A币的法币, 获得1元的A币。然后规定买上100A币就永远青史留名(名单按买A币多少排序,购买时间越早也有一定更高的排名优先权)。 第二年起,就按发行前几日的市场交易价(不需要路演了)类似第一年执行。 重复50次后永远停止发行。以后交易货币需求量上来了用分裂的办法来扩大量。 最关键是所有发行得到的法币只能用来做慈善,并且财务绝对透明,获得法币慈善使用时候,也要眷顾捐款人国籍和资源。然后 捐款人 手里的用 A币就用当新的数字货币使用。最终目的是把,A币作为世界统一的数字中间币。

JYYX

JYYX

1
2025-10-01 00:28

关于中立的世界性数学货币(比如说叫A币),我想到一个公平的方案来实现。我觉得应该 利用建立专门的世界性的慈善组织来发行。 比如规定整个发行需要50年50次来等额发行完总额度是1万亿元A币。使用时最小单位可以分裂100亿倍。 每年发行额度就是200亿A币。发行获得的法币(比如美元,人民币)只用来做慈善。第一年的发行要特别处理,需要先路演得到A币相对法币(比如说美元)的发行价格。约定做慈善的人按约定捐助2元的A币的法币, 获得1元的A币。然后规定买上100A币就永远青史留名(名单按买A币多少排序,购买时间越早也有一定更高的排名优先权)。 第二年起,就按发行前几日的市场交易价(就不需要路演了)类似第一年2:1慈善募捐发行。 这样重复50次后永远停止发行。以后交易货币需求量上来了用分裂的办法来扩大量。 最关键是所有发行得到的法币只能用来做慈善,并且财务绝对透明,获得法币慈善使用时候,必须兼顾捐款人的国籍和使用意愿。然后 捐款人 手里的用 A币就当做新的数字货币使用。最终目的是把,A币作为世界统一的数字中间币。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