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双抗,需要其它答案了可以试试先关后看,听说这样看文章会发大财昨天笔者和朋

庚黑星君 2025-09-30 01:43:29

PD-1双抗,需要其它答案了

可以试试先关后看,听说这样看文章会发大财昨天笔者和朋友们聊到了BD的话题,聊到了现在PD(L)1×VEGF双抗BD的情况,笔者和大家说,要赌BD,就要多去看看需求端的情况,看看那些大MNC的管线布局情况。

以PD-1×VEGF单抗为例,虽然最近华海的HB0025出了疗效数据,但国内远不止它一家等着BD吧,大一点的荣昌,君实,PD-1×VEGF双抗数据都快出来了。小一点像正在IPO的一些biotech例如甫康药业,翰思艾泰,基本都在自己招股书里披露了自己有PD-1×VEGF双抗,你先别管它进度有多早,但人家也有一颗想BD的心啊。何况还有基石的CS2009这类同类型的三抗,也同样在BD竞争的赛道中。现在在PD-1×VEGF双抗市场,应该说管线是处于一个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要去思考有没有其它差异化的管线可以押BD了。

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笔者昨天意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不算那些风投机构来中国做newco交易,其实真正意义上从中国药企直接卖往MNC的deal,双抗只有PD(L)1×VEGF这一种。现在的管线都是未来的商业化单品,这意味着未来在PD-1×VEGF领域,将会陷入非常内卷的同质化竞争中。本来呢,双抗是两个靶点的组合,大大拓展了靶点组合治疗疾病的可能性,但现在这种同质化的竞争,似乎把PD-1×VEGF置于当年PD(L)1单抗的内卷格局之下。

会有人说这不是好事情吗?PD-1单抗做出了K药这个药王。但是大家对PD-1和PD-L1单抗的了解可能仅限于K药和O药。举个例子,大家知道GSK卖的PD-1单抗叫什么,卖了多少钱吗?大家知道再生元的PD-1单抗卖了多少钱吗?甚至于大家可能连阿斯利康的度伐利尤单抗(PD-L1)可能都不知道,尽管它2024年销售额接近50亿美金。未来我们要讲的故事是PD-1×类型的双抗迭代PD-1单抗市场的故事,但现在故事还没开始,管线竞争格局就已经同质化内卷起来。

回到现在MNC的布局来说吧。现在排名前16的药企当中,默沙东,辉瑞和BMS是已经有了或有了部分PD(L)1×VEGF双抗的权益,剩下的或许还在观望,以前笔者觉得观望的是AK112的harmoni试验,观望在国外的疗效。但现在疗效数据已经在WCLC大会上完整公布了,一个月之内却还没有出大BD,这是否意味着MNC,其实也不太想陷入单靶点的同质化内卷当中,它们其实想要的或许是有差异化的双抗?在十五年前的那个时代里,大家没得选,做单个靶点的话,PD-1/PD-L1就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现在或许不同,能够组合PD-1×类型的双抗会有很多。开发不一样PD-1×双抗靶点,走差异化竞争的路,或许会是一条不错的方向。不要因为PD-1×VEGF一条双抗走肺癌路线成功了,就把这条路过度开发,走烂,走塌,我们还可以有很多别的靶点PD-1双抗靶点可以BD,正确的答案从来不止一个。未来的PD-1类型双抗,或许不会局限于PD-1×VEGF这一个答案,现在信达的IBI363做出了第二个答案,未来必然还有第三,第四个答案。

MNC愿意买的,一定是MOA够新颖的药物,中国的药企要原发性创新,想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就不能对着一个现有的答案去做立项,而应该自己去寻找一个新的答案。愿下一个时代里,看到的全球肿瘤药物畅销榜单,不是PD-1×VEGF双抗一家独大的情况,一定还有别的答案,一定。

拆解原因:映恩生物是目前bd最多,最稳健的biotech之一,且手中adc平台是目前最主流的adc平台,布局了adc几乎所有主流靶点。bd后,它也深入参与到了下一轮全球肿瘤药物厮杀与资本博弈中,映恩生物和它的partner——biontech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pd-l1×vegf+adc的联用也在映恩生物上最先做出了成果,对比下来成果几何?这些都是映恩生物以后十年内的深度价值所在。如果你也对创新药公司管线估值感兴趣,欢迎扫码进入我们的星球!和资本大咖们一起探讨拨开资本迷雾,发掘公司长期价值!

0 阅读:0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