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意外得知,中央军委发给他的金质勋章竟然被儿子偷去换毒品了,面对这种情况,葛振林会如何处理呢? 葛振林的手又一次不自觉地伸向胸前,但那里却已空空如也,这个习惯性动作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每次触摸到那片空白,他的心就像被掏走了一块。 那枚勋章,曾经紧贴着他的心脏,感受着他每一次心跳,如今,只剩下记忆中沉甸甸的触感,和衣料粗糙的摩擦。 一九九四年的这个秋天,七十七岁的葛振林第一次体会到了比狼牙山跳崖更彻骨的寒冷, 葛振林在儿子葛建国房间里发现那包白色粉末时,整个人僵在了门口。 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在摊开的小纸包上,里面的粉末像极了狼牙山上冬日的第一场雪,可葛振林知道,这不是雪,这是比日本鬼子的刺刀还要毒的东西。 他的手开始发抖,五十多年前,在狼牙山上,他的手也抖过,那是握枪握得太久,与敌人搏斗得太狠,但此刻的颤抖,来自一个更深暗的地方。 他问儿子这是什么,声音出奇地平静,葛建国,他的儿子,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此刻蜷缩在墙角,他嘴唇动了动,没发出声音。 葛振林不需要答案了,他转身,一步一步走回自己的房间,打开那个上了锁的抽屉,抽屉里很空,只有几枚纪念章整齐地排列着,正中央,本该躺着那枚金质勋章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印子。 老人的膝盖突然软了一下,他赶紧扶住桌角,那枚勋章,是一九四一年秋天颁发的,授勋那天,首长亲手为他戴上,他们五个人,拖住了日军一个联队,为部队和群众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如今,这枚象征着骨气的勋章,被儿子拿去换了毒品,葛振林缓缓坐在椅子上,目光望向窗外。 夜深了,葛振林还坐在那里,他想起葛建国小时候,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物质匮乏,但日子有盼头,建国六岁那年,缠着他讲狼牙山的故事。 此后葛建国确实赚了些钱,又很快赔了进去,生意失败后,他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消沉、易怒,葛振林以为他只是受了挫折,过段时间就好了。 他哪里知道,儿子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想到这里,葛振林猛地站起来。 不,不能这样下去。他是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人,是从悬崖边上爬回来的人,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被这种东西毁掉。 第二天清晨,葛振林坐在儿子床前,他一夜未眠,眼睛里布满血丝,但目光如炬,葛建国蜷缩在床上,毒瘾快要发作,浑身不自在。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葛建国封闭已久的心门,他突然崩溃大哭,像个迷路的孩子, “爸,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就是控制不住...” 葛振林伸出手,第一次没有责骂,只是轻轻放在儿子颤抖的肩上,“控制不住,咱们就一起想办法。” 葛振林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他不上报组织,不送儿子去强戒所,而是亲自陪着儿子戒毒。 葛建国毒瘾发作时,会变得力大无穷,六亲不认,有一次,他把葛振林推倒在地,老人的头撞在桌角,血流如注。 但当工作人员闻声赶来时,看见的是葛振林死死抱着儿子的腿,不让儿子出门买毒品。 “按住他!别让他走!”老人满脸是血,却不肯松手,那一刻,葛建国突然清醒了,他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和花白的头发上的血迹,瘫倒在地,哭得撕心裂肺。 他学着医生的方法,给儿子按摩缓解痛苦;他半夜起来陪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分散注意力;他翻出老照片,一遍遍讲述家族的历史,讲述那些比毒品更难熬的岁月。 最艰难的时候,葛振林会拿出那枚勋章,他最终还是想办法赎了回来,用了他全部的积蓄。但他没有立即戴回去,而是放在桌上,让儿子每天都能看见。 三个月后,葛建国的毒瘾基本控制住了,那天晚上,葛振林终于重新戴上了那枚金质勋章。镜子里,勋章在胸前闪闪发光,而比勋章更亮的,是老人的眼睛。 一九九四年的这场风波,没有载入史册,却是葛振林晚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多年后,有人问起葛振林,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和精神到底是什么。 老人想了想,说:“以前我以为是不怕死,是宁折不弯。现在我觉得,更是不放弃——不放弃阵地,不放弃信念,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挽救的人。” 那枚曾经被毒品玷污的勋章,在历经磨难后,终于重新闪耀出它应有的光芒——不是挂在胸前的光荣,而是沉入心底的责任。 在狼牙山上,他守护的是国家和民族;在家里,他守护的是血脉和未来。这两场战役,他都没有输。信息来源:新浪军事--英雄葛振林的寻常家事:儿子为吸毒偷红旗勋章
1994年,“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意外得知,中央军委发给他的金质勋章竟然被
花朵绽放美好
2025-09-29 23:44: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