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后,那被俘虏的1.4万名志愿军战士竟然全都去往了台湾地区,事后我们才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9-29 23:43:45

抗美援朝战争后,那被俘虏的1.4万名志愿军战士竟然全都去往了台湾地区,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不是不想回大陆,而是因为身上的“刺青”,让他们有家不敢回,这是怎么回事?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了。 枪声算是停了,可战俘的事,还在僵着。中朝说,不管什么情况,被抓的人就该还回来。 美国那边却说不行,要自愿。 愿意回的才放,不愿回的就留。表面看是尊重选择,实际上是把人留在手里再打牌。 那时候,志愿军俘虏被关在韩国南边的一个岛上,叫巨济岛。营区修得密不透风,铁丝网一圈又一圈。每个营里几百人,住的是军用帐篷。高岗上有哨兵,看得死紧。一开始,大家都想着等遣返消息。可等着等着,就出了事。 外面人没停手。国民党的人混进来,带着演出队、电影放映机,还发宣传册子。天天演,天天放,说台湾怎么怎么好,不打仗,有饭吃,还自由。白天看戏,晚上发广播,内容也不新鲜,就是那几句话。蒋介石欢迎你们,台湾欢迎你们。这些话反复讲,有些人听久了,心就动了。 营里头有两种声音。 一种想着回家,不想再折腾;一种死也不想离开大陆。 这两拨人起了冲突,打起来的情况也有。美军和韩军管不住,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国民党的人趁机搞分裂,找人策反,许诺各种好处,说到了台湾就是“反共义士”,前途无量。 不肯答应的人,就被逼着刺字,那是真刀真墨。 字是提前写好的,“反共”、“忠诚”、“效忠党国”这几种,挑一个刻在身上。 有的是自己人动手,有的是被拉去强行操作。 有人刺完以后几天不说话,有人半夜里拿刀刮皮。疼得叫不出声,嘴里塞着毛巾,身下垫着破布。 不是谁都能挺住,有人流着血昏过去,有人几天后就死了。 有的战俘说,那时候不敢睡。一睡着就担心被人抬走。有几个想回大陆的,拒绝签名,不肯刺字,没两天就失踪了。后来别的营里传出话,说有人在厕所被打死,有的被扔进坑里,连夜掩埋。没人敢确认,但大家都明白,这是在杀鸡给猴看。 也不是没人反抗。1952年,营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小团体,叫“弟兄会”。他们不接受策反,每天聚在一起写材料,做思想工作,还升过一次五星红旗。那天凌晨,天还没亮,旗子就升上去了。几十个志愿军站在那唱歌。哨兵发现后开了枪,一顿扫射,几十人倒在血泊里,旗子也被扯下来。 营地一天比一天紧张,谁站在哪边,很快就能看出来。刺了字的,签了名的,慢慢往国民党那边靠。没签名的,越来越少,说话也开始小心。有的装病,有的装哑巴,还有的干脆不出门。吃饭的时候互相盯着看,谁多说一句话都可能惹祸。一个志愿军后来回忆说,那时最怕的是眼神,有的人看你一眼,你晚上就得换地方睡。 后来,美方组织了“自愿甄别”,意思是你自己选,是走是留。 可选的环境不是平等的。签了去台湾的,当场拉出去,给新衣服,吃顿好的,还能放风一小时。说要回大陆的,要单独隔离,什么都没有。 甄别的时候不让带人,也不能对话,气氛压抑得吓人。 1954年1月,结果出来了。 一万四千多人去台湾,七千出头回大陆。有人说是自愿,其实更多的是形势逼的。 愿意回大陆的,有的怕死,有的怕被折磨,不得不改口。去了台湾的,大多数人都有刺字,心里不甘,可没别的路可走。 船到台湾后,先是在港口整队。表面上是欢迎仪式,鞭炮、旗帜都有,可一转身就被送进营房,重新分编。有的人直接进了部队,从下士干起,一干就是几十年。有的想跑,计划没成功,被抓回来后关了半年。冉宏图是其中一个,他在台湾当了几十年兵,退伍后连个亲人都没有,胸口的“效忠党国”四个字一直没洗掉。 刺字的、签过名的,多少都被登记了。有些人一辈子没再穿过背心,不敢让人看见后背。有的住在村边,没人跟他说话。有人彻底沉默,谁问都不回,只干活,不说话。 1987年,台湾开放探亲。 那些在岛上熬了几十年的老人,终于能回趟家。他们坐飞机,提着小包,手里还攥着老照片。 有个老人一下飞机就问:“我们屋前那棵柿子树还在不?”有人告诉他,树还在,人走得差不多了。 老人回到村里,站在树下半天没说话,摸着树皮,一句话也没讲。 旁边人看见他脱下外套,胸口那个字还在,颜色淡了,形状没变。 到最后,那些人没说自己后悔,也没说自己光荣。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做了选择,而是被一脚踢到了那条路上。 营里的枪声早停了,可有些声音,心里一辈子都消不掉。

0 阅读:1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