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会直接把俄罗斯那么大的市场拱手让给中国?其实西方本来打算把俄罗斯彻底困死,让市场归他们、政权归他们、土地也归他们,西方从没想过放弃俄罗斯市场,他们只是高估了自己实力,结果把事情玩脱了。 苏联解体后,西方就没断过对俄罗斯的“改造梦”,上世纪 90 年代逼俄罗斯搞 “休克疗法”,把国企贱卖、放开物价。 表面说是“帮它搞市场经济”,实则是想趁机掏空俄罗斯的家底,让它变成西方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场。 那会儿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大多卖给欧洲,汽车、家电市场基本被德国、法国品牌垄断,连金融领域都被欧美资本渗透,西方觉得“拿捏住俄罗斯”只是时间问题。 后来俄罗斯慢慢缓过劲,不肯再当“听话的小弟”,西方就换了招,想用制裁把它逼回谈判桌。 从克里米亚事件到俄乌冲突,西方一轮接一轮加码制裁,甚至连猫和树都被列进制裁名单,摆明了想 “全面封锁、彻底搞垮”。 俄罗斯的资源都是西方工业和民生的“刚需”,俄罗斯近 1.5 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以前常年被德国汽车、意大利奢侈品、法国化妆品占据,光是欧洲每年从俄罗斯赚的能源和消费品利润就数以百亿计。 西方的如意算盘是:先靠制裁打垮俄罗斯的经济,逼它的政权垮台,然后扶持一个 “亲西方政府”。 到时候不仅能继续赚俄罗斯的钱,还能把俄罗斯的资源和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简直是 “一本万利”。 西方的第一个失算,是高估了自己的“制裁威力”,也低估了俄罗斯的“抗压能力”,他们以为冻结外汇储备就能让俄罗斯的金融系统崩溃。 结果俄罗斯立马推出 “卢布结算令”,要求买能源必须用卢布付款,硬生生把卢布从暴跌拉回稳定。 他们以为禁止企业跟俄做生意就能断了俄罗斯的供应链,结果俄罗斯转头跟中国、印度搞起了 “替代贸易”,中国的家电、汽车迅速填补了西方品牌撤离后的空白,印度的药品、东南亚的日用品也源源不断地运进俄罗斯。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手里有 “能源王牌”,欧洲冬天离不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就算嘴上喊着 “脱钩”,身体还是很诚实,不少欧洲国家偷偷买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只是换了个 “第三方中转” 的马甲。 制裁搞了好几年,俄罗斯的 GDP 没崩,反而靠能源出口赚得盆满钵满,西方自己倒先扛不住了。 第二个失算,是错判了俄罗斯的“自主决心”,以为能靠技术封锁拿捏住它,西方一直觉得俄罗斯的工业离不开自己的技术,比如航空发动机、高端芯片。 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干脆 “破罐子破摔”,自己搞起了“国产化替代”:以前依赖西方的芯片,现在改用中国的。 以前靠德国的机床,现在跟中国合作搞技术引进,慢慢建自己的生产线,更狠的是,俄罗斯直接把西方撤离的企业收归国有,要么自己运营,要么卖给中国企业。 等于把西方辛苦多年的市场布局 “一锅端”,西方本想靠技术卡脖子逼俄罗斯投降,结果反而帮俄罗斯断了对西方的依赖症,这波操作简直是“神助攻”。 最让西方肉疼的,是眼睁睁看着中国 “捡了便宜”,以前中俄贸易大多是 “能源换工业品”,现在范围扩得老广。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卖疯了,2024 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超过了 30%,把德国大众、日本丰田挤到了一边。 中国的智能手机、家电成了俄罗斯老百姓的首选,从桥梁到水电站,到处都是 “中国建造” 的影子。 西方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费尽心机搞制裁,到头来却是 “为中国做嫁衣”,把到手的市场硬生生让了出去。 市场从来不是 “抢来的”,也不是 “靠封锁就能独占的”,得靠互利共赢,西方总想靠强权把对手逼死,独占市场和资源,可忘了“强扭的瓜不甜”,更忘了世界上还有其他 “备选伙伴”。 西方要是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可能还会把更多的市场 “让” 出去。
专家:俄国人推算外蒙古将回归中国,连远东一起归还!俄罗斯专家琢磨外蒙古和远东
【103评论】【1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