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据俄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5 17:19:09

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据俄 RT 电视台报道,俄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透露,俄罗斯已准备为中国 C-929 宽体客机供应包括复合材料主翼、尾翼乃至 PD-26 发动机在内的核心部件。此举系普京亲自推动,甚至亲临联合发动机公司视察,足见俄方急迫之情。 然而,这一 “压箱底” 的技术让步,更像是困局下的无奈之举,而非战略远见。回望过去,中俄 CR-929 项目长达 11 年的合作堪称 “马拉松式拉锯”。 俄方始终对关键技术 “留一手”,坚持使用落后的本国航电与发动机系统,强行要求中方接受 “俄标版” 设计,导致项目被迫分裂为 “国际版” 与 “专用版”,进度严重滞后。 更关键的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欧盟的第 19 轮制裁进一步限制了其金融和能源领域的发展。 据统计,截至 2025 年,俄罗斯遭受的非贸易制裁已超过 3 万项,其中涉及航空工业的技术封锁尤为严重。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航空工业面临资金短缺和供应链断裂的困境,MC-21 客机项目因西方发动机断供而停滞,伊尔 - 96-400M 的试飞也未能带来预期的市场突破。 为了维持航空工业的生存,俄罗斯不得不向中国寻求合作,试图通过提供 C-929 的核心部件来换取资金和市场。 然而,中国在航空领域的自主研发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自主研制的长江 - 2000 发动机最大推力达 35.2 吨,超越了波音 787 使用的 GEnx-1B 发动机,且燃油效率和热效率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C929 项目的国产化率目标已提升至 80% 以上,国内供应商如中航西飞已进入初选名单,并计划在 2027 年开始交付大型零部件。 此外,中国还与法国赛峰集团、美国克瑞公司等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完善 C929 的供应链体系。 欧盟的《净零工业法案》也对中俄合作产生了影响。该法案要求到 2030 年欧盟本土净零技术制造产能达到 40%,并在公共采购中引入 “非价格标准”,优先选择供应链 “够韧性” 的产品。 尽管法案并未明确限制中俄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欧洲企业可能会因担心违反 “去中国化” 趋势而对使用俄罗斯部件持谨慎态度。这使得俄罗斯试图通过 C-929 项目进入欧洲市场的计划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如今,俄罗斯的技术让步虽然看似诱人,但已无法改变 C929 项目的发展方向。中国商飞已将 CR929 更名为 C929,并计划在 2035 年前实现商业首飞。 俄罗斯的 PD-26 发动机尽管推力达 26 吨,但与长江 - 2000 相比仍有差距,且其研发进度滞后,预计 2030 年后才能批量生产。 与此同时,中国的 AEF1200、AEL-1300 等系列发动机也在加速研发,未来将形成更加完善的航空动力体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正如当年德国在稀土问题上因 “安全顾虑” 而错失合作良机,如今俄罗斯在航空领域的技术让步同样面临 “为时已晚” 的尴尬境地。 C929 项目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不断进步,未来在宽体客机市场上,或许会出现 “中国心” 与 “俄罗斯部件” 同台竞技的局面,但最终决定胜负的,仍是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俄罗斯的这次技术让步,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