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职工勾结校外黑导,非法牟利被拘!”9月29日,清华大学保卫处的一纸通报,

自由芒果 2025-09-29 14:29:32

“清华教职工勾结校外黑导,非法牟利被拘!”9月29日,清华大学保卫处的一纸通报,让无数人惊掉下巴——本该是教书育人的净土,竟有教职工、学生甚至家属,为了几万块、几十万块的“快钱”,干起了黄牛的勾当!有人通过违规报备带游客入校,有人用校内车辆载客牟利,甚至有学生当起“中间商”,拉同学一起赚黑心钱。这场闹剧背后,是利益的诱惑,还是道德的沦丧? 闹剧现场:师生家属齐上阵,黄牛生意做到校园里 通报里的4个典型案例,每个都让人瞠目结舌。 一位教职工和校外黑导勾结,通过“特殊渠道”给团队报备入校,每单抽成几百块,涉案金额高达数万元,最后被警方行政拘留10天,还被学校直接解聘。另一位教职工更“聪明”,在网上发招揽信息,让家属开着校内有证的车拉游客,一次能塞四五个人,每趟赚几百块,结果夫妻俩一起被拘7天,校园车证和家属入校权限全被取消。 学生也没闲着。有学生看到匿名平台的“求助帖”,主动联系“研学机构”当中间商,给20多个校外人违规报备,赚了差价不够,还拉同学当“下线”,最后被警方行政处罚,学校给纪律处分、没收违法所得,报备权限直接暂停。更离谱的是,有学生为帮“朋友”入校,给10多个无关人员报备,结果奖学金、保研资格全没了,当年连研究生都推免不了。 愤怒背后:名校招牌,不该是黄牛的“提款机” 清华是什么地方?是中国顶尖学府,是无数人挤破头想进的学术殿堂。可现在,有人把校园当菜市场,把入校资格当商品,为了几千块、几万块,把师生的尊严、学校的声誉踩在脚下。 更讽刺的是,这些“黄牛”里还有教职工——本该是学生的榜样,却为了蝇头小利触碰法律红线;本该维护校园秩序,却成了秩序的破坏者。有网友怒斥:“这些人配当老师吗?连最基本的师德都不要了!”还有游客吐槽:“之前想带孩子去清华参观,结果预约系统永远抢不到,原来都被这些人占了!” 其实,清华不是第一次和黄牛“过招”。早在2023年,北京警方就曾重拳打击高校黄牛,32人被拘;北大也因校友违规预约,直接关了46人的权限。可为什么黄牛屡禁不止?说白了,还是利益太诱人——免费参观的校园,被黄牛炒成“高价游”,学生、教职工稍微“动动手”,就能赚到普通人几天的工资。但这种钱,赚得安心吗? 破局关键:规则要硬,人心更要正 清华这次的处理很硬气:解聘、拘留、取消资格,一个都不放过。但光靠处罚够吗?不够。黄牛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供需失衡——游客想进校,名额却有限;规则有漏洞,让“特殊渠道”有了可乘之机。 要根治这个问题,得“双管齐下”:一方面,学校要优化预约系统,比如增加随机抽签、限制单日预约量,让黄牛没法“囤票”;另一方面,师生要守住底线——你是来教书/求学的,不是来当“黄牛中介”的。就像通报里说的:“校园是学术净土,不是谋利场所。” 写在最后:名校的尊严,需要每个人守护 清华的黄牛事件,不是个例。从景点到医院,从演唱会到博物馆,“黄牛”像块狗皮膏药,粘在哪儿都让人恶心。但名校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期待——孩子想看看顶尖学府的样子,游客想感受学术的氛围,这些本该是纯粹的体验,却被利益搅得乌烟瘴气。 今天,我们为清华的果断处理点赞,但更该反思:如果连名校都守不住底线,我们的社会还剩下多少信任?如果你是清华的师生,会为了几万块当黄牛吗?如果你是游客,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维权?评论区聊聊,你的每一句话,都是对公平的守护。 来源:头条热搜

0 阅读:40
自由芒果

自由芒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