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终于说出了许多人想说的话! 金灿荣发文称:中国要实现崛起,未来必然需要在国际社会树立自身的制度与规范。但历史经验表明,制度规范的建立往往与暴力手段相伴。那么,中国真的能摆脱这一历史规律吗?我对此抱有疑虑。 9月29日,距离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整整一年又四个月。岛内的“渐进台独”已经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胆。 而此时此刻,国际局势风高浪急,美国的战略重心悄然东移,日韩蠢蠢欲动,南海暗流涌动。 金灿荣这句话的背后,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重新审视。古今中外,哪个强国不是一边谈判一边亮剑? 汉武帝灭匈奴,才有了丝绸之路;唐太宗击突厥,才有了贞观之治;就连美国,也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用军火和鲜血换来了美元霸权。 历史从不说谎,真正的话语权,只能用实力争。 金灿荣没有说破,但他明白得很清楚:我们现在面临的,不只是一个“和平”的选择题,而是一次“生存”的大考。 中国如果想要在未来几十年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单靠经济增长和外交斡旋是远远不够的。 制度与规范的输出,才是大国博弈的终极战场。而这场战,就不可能没有冲突。 看看今天的国际舞台,规则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印在航母甲板上的。 美国可以单方面撕毁巴黎协定,欧盟可以以“碳关税”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日本甚至已经有人开始鼓吹“恢复昭和天皇体制”,准备再次走上军国主义的老路。 中国呢?想要做负责任的大国,却常常被指责为“规则破坏者”。 我们守规矩,他们改规则。我们讲秩序,他们搞颠覆。这不是什么制度差异,这是赤裸裸的战略挤压。 金灿荣的警告,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他说,“儒家思想在现代国际丛林中是无能的”。 这不是否定文化自信,而是告诉我们:东施效颦的软弱和平,是送命的温床。 当我们还在讨论“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敌人已经在讨论“如何精准打击中国电磁频谱”。 我们不是不知道和平的珍贵,但我们更知道,和平从来都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靠我们自己争来的。 金灿荣提出“敢于亮剑”,不是在鼓吹战争,而是在提醒我们,国家间的对话,永远是实力基础上的沟通。 没有实力,就没有资格谈制度。没有底牌,就没有资格讲规范。 回看历史,中国并非没有血性。 汉武用兵四方,奠定大汉帝国版图;唐宗北击突厥,西破高昌,打造盛世辉煌;明成祖五征蒙古,七下西洋,震慑四海。 而反观宋朝,经济发达、科技繁荣,却连年岁币、割地求和,最终亡于金元之手。这不是巧合,这是规律。 有人说,我们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有高铁、有芯片、有AI、有北斗。我们可以通过技术与文明赢得尊重。 但金灿荣却冷冷指出,这些“工具”不是用来展示的,是用来“反制”的。工具箱如果只是摆设,那敌人进屋时,我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2025年台海局势的演变,就是一个生动写照。从赖清德就职到今天,岛内的台独动作愈加激进,而美国的态度却越来越模糊。 特朗普连任之后,更多把台湾当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而非“承诺兑现的对象”。 日本参政党提出的“新鬼子国构想案”,更是在赤裸裸地告诉我们:他们不怕历史重演,他们只怕我们还没准备好。 所以问题来了:中国能不能摆脱“暴力崛起”的历史定律?能不能靠一己之善意,在这片丛林中活下来? 金灿荣说,他怀疑。我也怀疑。不是怀疑中国有没有能力,而是怀疑我们有没有意志。 有没有把“斗争”当作常态的觉悟?有没有将“亮剑”当成底线的胆识?有没有在谈制度之前,先准备好维护制度的武器? 和平从来不是目标本身,它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当对手拒绝和平,我们就必须有不和平的准备。 金灿荣说得再清楚不过:“不忘战、不好战、不惧战。”我们不能再用“韬光养晦”来安慰自己,也不能再用“和平崛起”来麻醉人民。 制度的构建,从来都是在冲突中完成的。没有大航海就没有殖民体系,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全球秩序,没有冷战就没有布雷顿森林。 中国如果想要建立自己的规范,就必须先有让世界接受我们规范的力量。 这股力量,不只是GDP和贸易份额,而是我们敢不敢在关键时刻说“不”,更关键的是,敢不敢在必要时挥起拳头。 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必须“针锋相对”的阶段。我们不能再等,不能再让别人决定我们的节奏。 金灿荣的质疑,不是悲观,而是提醒。他在告诉我们,想要和平,先准备战争;想要规则,先展示实力;想要崛起,先承认残酷。 这世界从来不相信眼泪,它只信服铁与血。 中国想要在这个世界赢得应有的位置,就必须要有“敢打、能打、不怕打”的骨气与底气。
金灿荣终于说出了许多人想说的话! 金灿荣发文称:中国要实现崛起,未来必然需要在国
地缘历史
2025-09-29 13:46:01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