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元,微信自动抵扣的红包,让一个员工和财务吵了起来。 不是因为钱多,而是因为制度卡在了旧时代。 发票上写着70元,系统却只扣了69.49元,财务说“只能报实付”,员工觉得委屈——这钱不是我主动领的,是平台偷偷给的,我连关掉的选项都没有。 可真正的问题不在员工贪小便宜,而在财务还在用十年前的逻辑管今天的支付。 微信红包不是商户打折,是平台给消费者的补贴,就像超市发的满减券,你结账时用了,商家开的票还是原价。 国家税务总局早有规定:报销看发票,不看支付流水。 上海、深圳的税务局今年还专门发了文,明确说“不能因为用了红包就少报”,否则就是变相克扣员工差旅费。 我见过太多公司,财务系统里还设着“实付金额必须等于发票金额”的硬性校验,一差几分就弹红框,逼着员工改发票、删记录,甚至自己贴钱补差额。 这不是严谨,是懒惰。 系统能自动扣红包,为什么不能自动标注“优惠抵扣0.51元”? 为什么不能让员工选“是否用于报销”? 技术早就不落后了,只是人还在用纸笔时代的思维处理数字时代的账。 这不是0.51元的尊严战,是制度有没有跟上现实的生存战。 员工没要多报,只是要一个合理的规则。 而财务的“较真”,其实是对政策的无知。 真正的合规,不是死抠支付记录,而是尊重发票的法律效力。 当一个企业连红包怎么算都搞不清时,它对员工的信任,早就被自己设的坎儿一点点磨没了。
这个怎么弄哟!人事干的好事,上一个工程师走了,交接前pLc密码及里面程序也没给人
【1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