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年,平凉城,夜深人静。提督府里,灯火忽然全灭。外号“活吕布”的平凉提督

历史趣闻社 2025-09-29 11:52:34

1681年,平凉城,夜深人静。提督府里,灯火忽然全灭。 外号“活吕布”的平凉提督王辅臣,灌了几大碗烈酒,对心腹亲兵下令:“拿桑皮纸,蘸酒,一层层糊我脸上!”纸一层层盖上来,这个打了一辈子硬仗的猛将,硬憋着不挣扎,手脚抽了几下,不动了——他用最遭罪的死法,造了个“急病暴毙”的假象,就为不连累手下兄弟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在战场上从没怂过的猛将,会以这样憋屈的方式结束生命。王辅臣这“活吕布”的外号,可不是江湖人随便喊的。他身高七尺有余,面色白皙,眉眼像卧蚕似的,活脱脱就像画里的吕布,更别提打仗时那股拼命劲儿,当年连摄政王多尔衮带着八旗精锐都拿他没办法,京城里的人都管他叫“马鹞子”,一听这名号就知道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 。 年轻时的王辅臣命苦,从宦官家奴一路摸爬滚打,跟着姐夫投过农民军,后来又到大同总兵姜瓖麾下当差,还被收为义子改了王姓。他这辈子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武力,单骑冲阵是常事,清军见了他都得绕着走。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待见他这股勇猛劲儿,康熙甚至把顺治帝留下的豹尾枪赐给他,让他镇守平凉这西北要地,可见对他有多信任 。 变故出在三藩之乱那几年。吴三桂起兵时派人拉拢他,王辅臣二话不说就把使者绑了送进京,还得了康熙的嘉奖。可后来陕甘总督莫洛处处针对他,克扣粮饷不算,还总想夺他的兵权,矛盾一激化,手下副将冲动之下杀了莫洛,王辅臣被逼得只能反了。他占据平凉后,北控宁夏,南接巴蜀,把清军折腾得够呛,可终究没成气候,最后在图海的围攻下又投降了。康熙表面上没追究,还封了他太子太保,可王辅臣心里跟明镜似的,天下快平定了,自己这反复的账迟早要算。 自杀前那几天,王辅臣把后事安排得明明白白。他先是把新娶的妻子打了一顿,骂着赶出门,转头就偷偷跟岳父说,赶紧带女儿远走,找个地方重新嫁人,这是在保她们性命。府里有个工匠想请假回乡,他撕碎假条,塞给二十两银子,让人家再也别回来,也别跟人提曾在他手下做事。 他把府里的银子都分了,按兄弟们的功绩打包好,多的几百两,少的几两,每份都写得清清楚楚。最后剩的一万多两还回库房,旧账簿全烧了,重新造了本新的。连案上盛鱼的银碗,他都砸扁了送给还没娶妻的小童子,让人家拿去当聘礼。跟着他多年的亲兵哭着劝他,说要一起死,他却挥挥手让大伙赶紧走,说自己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能拖累兄弟们。 没人知道他为啥选桑皮纸糊脸这种死法。后来才有人说,这是早年朱元璋发明的“贴加官”刑,桑皮纸蘸酒就贴在脸上,一层一层闷得人喘不上气,死了还看不出痕迹,最像急病暴毙。对打了一辈子仗的王辅臣来说,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可他偏要选这遭罪的方式,就是怕自己的死牵连图海和手下——图海当年保过他,兄弟们跟着他出生入死,他不能让人家因自己受罚。 康熙后来听说了他的死讯,沉默了好久。果然如王辅臣所料,朝廷没追究他的部下,只是革了他儿子的职,没株连一家老小。那些拿了银子远走的兄弟,想起当年提督大人的恩情,都偷偷为他烧了纸。 这位一辈子在乱世中挣扎的猛将,早年为了活命多次易主,被人骂过“三姓家奴”,可到了最后,却用最决绝的方式守住了义气。他的勇猛留在了战场上,而这份不连累人的担当,更让后人记了许久。 据《广阳杂记》等史料记载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