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 4 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将动用战略核武器针对乌克兰、德国、英国和美国进行打击,从而引发全球性毁灭。 别把梅德韦杰夫的话当成简单的疯话,那套关于核战争的说辞,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大戏。 时间来到 2024 年 2 月 19 日,他直接点名乌克兰、德国、英国和美国,宣称可能对其动用战略核武器。 这一举动显然并非头脑发热的临时之举,而是俄罗斯为达成威慑目的所采取的系列行动之一。 说白了,他这番狠话,背后是有“理论依据”的。普京签署的国家核政策文件早就规定了,只有当国家生存受到威胁时,才会按下那个红色按钮。 梅德韦杰夫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抽象的“生存威胁”,具体化成西方能听懂的语言——比如,俄罗斯战败,或者想强行把边界推回到1991年的状态。这就是他划下的红线。 但他又玩得很高明。这条红线是弹性的,他频繁地在各种场合放话,从2024年1月到11月,反复强调动用核武的可能性,但从不说明白到底哪根稻草会压垮骆驼。 最终怎么决定,还得最高统帅部集体评估。 今年6月,乌克兰袭击了俄方军事基地,可核反击程序并没启动,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这套“模糊性威慑”策略,既能吓住对手,又给自己留了谈判的后路。 这套心理战术,打得是相当精准,专门戳西方联盟的软肋。 先看欧洲。德国是援乌的大金主,今年预算就掏了83亿欧元。 梅德韦杰夫就偏要点名德国,就是要放大德国国内的反战声音,再拿“金牛座”导弹这种敏感问题敲打他们,让他们掂量掂量成为报复目标的风险。 英国一直扮演着“反俄急先锋”的角色,又是送坦克又是想建训练基地。俄方就借着英国提议用冻结资产做贷款担保这事儿,杀鸡儆猴,警告其他欧洲国家,谁跳得最欢,谁就最可能成为靶子。 再看美国。美国以为隔着大洋就能安稳操盘,梅德韦杰夫直接把美国本土也拉下水,打破了这种安全感。 这恰好给特朗普政府里像副总统万斯那样的“止损派”送去了炮弹:看吧,再掺和下去,火可能就烧到自家门口了。 最后,这一切压力最终都导向了乌克兰。警告很明确:西方的援助不是无限的,你们的“生存命脉”正和不断升级的核风险捆绑在一起。 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停止军援、在途装备被截停、前线弹药告急、自己还有575亿美元财政窟窿的当下,这个警告显得格外刺耳。 所以你看,梅德韦杰夫频繁的核言论,背后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一方面,这是在弥补常规军力的不足。随着西方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越来越先进,比如“爱国者”导弹,俄军在常规战场上压力山大。 梅德韦杰夫这位2020年后转型的“舆论战先锋”,就是用核武器这种终极威慑,来平衡西方的常规军事介入。 最近他回应美方“10日内停火”通牒时,甚至搬出了苏联时期的“死亡之手”自动反击系统,威慑意味十足。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内的政治动员。这种强硬姿态,是向国内保守派释放“绝不妥协”的信号,以此来凝聚人心,稳住阵脚。 当然,这把双刃剑玩起来风险极高。这种言论刺激北约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加剧了对峙,一步步侵蚀着冷战后形成的核禁忌,让战略误判的风险不断升高。 特朗普政府抛出停火通牒,其实也反映了对这场危机失控的深深焦虑。 归根结底,所谓的“核末日”更像一个幌子,其真正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一种安全焦虑,逼迫西方松动援乌的立场。 这场围绕核威慑的博弈,真正的战场不在发射井,而在各国决策者的心里,它告诉我们,在现代战争中,看不见的心理交锋,正变得越来越致命。 信源:梅德韦杰夫:一旦失败,就用核武攻击4国,让世界陷入末日——度小视
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将动用战略核武器
经略简料
2025-09-29 10:44:42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