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荒唐了!”辽宁,一男子到医院检查身体,拿到影像报告单时,突然愣住了。不是被上面的病情吓到了,而是检查结果中竟然夹带了几个非常不雅的文字,男子认为没得到尊重,气的拿着报告单找到医生,要求给个说法。 “太荒唐了!”2025年9月20日上午10点半,辽宁新民市人民医院的走廊里,36岁的张先生攥着刚拿到的胸部CT影像报告单,手指因用力而泛白。 他本是因胸闷来做检查,可报告单上的内容没让他担心病情,反而让他又气又懵——在“检查所见”栏里,两个不堪入目的低俗文字,像一颗老鼠屎,彻底毁了这份医疗文书的严肃性。 张先生站在原地反复确认,报告单上患者姓名、年龄、检查时间都与自己完全吻合,那些不雅文字既没有被遮挡,也不是打印失误造成的模糊,而是清清楚楚嵌在正文里。 他觉得自己的尊重被踩在了脚下。“这是医院,不是随便开玩笑的地方!”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快步走向放射科诊室,决心要个说法。 推开诊室门时,接诊医生正在整理病历。 张先生将报告单拍在桌上,指着那些不雅文字质问:“医生,你看看这写的是什么?我花了钱来做检查,得到的就是这种不尊重人的东西?” 60岁的沈主任接过报告,眉头紧锁,反复查看后满脸愧疚地说:“真对不起,我今年60了,眼花了,患者又多,刚才完善报告时打字出了错,我立马修改报告。” 沈主任的道歉让张先生的怒气稍缓,但心底的疑惑仍未消散:“审核不就是要检查这些吗?要是我拿着这份报告去别的医院会诊,人家医生看到这些字,会不会怀疑你们的诊断水平?万一因为这份有问题的报告,让我做重复检查,或者耽误了病情,谁来负责?”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引来了不少患者围观。 事件发酵的两天里,张先生的遭遇被传到了网上,很快引发热议。但出乎意料的是,除了质疑医院专业性的声音,不少网友表达了对沈主任的理解。 有网友说:“我40了,单位电脑的屏幕真的看的眼花,更别说60岁的老人了。” 还有人留言:“60岁能打出字都值得表扬,打错字不是很正常吗?” 底下立刻有网友附和:“对,那么大年纪会打字就不错了,我见过年纪大的医生打字真的挺不容易的,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的敲。”这些声音让原本一边倒的批评,渐渐变成了两种观点的碰撞。 9月23日,新民市人民医院正式发布通报,明确事件经过:9月20日10时,患者张先生进行影像检查时,影像科审核主任医师沈某在完善报告过程中打字有误,造成不良影响。 通报中提到,事件发生后,院方及沈主任第一时间联系张先生诚恳道歉,已取得当事人谅解;医院已对沈某进行批评教育,并在全院通报,承诺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拿到医院的正式致歉和修改后的报告,张先生最终选择了谅解,但他仍忍不住感慨:“道歉的态度是诚恳的,但医院不能只停留在批评教育上。” 他的顾虑并非多余,有知情者透露,这份报告里的不雅文字,极可能是沈主任输入专业术语时,输入法联想出错导致的,有网友推测可能是想打“实体密度”,结果因眼花没看清联想内容就确认了。这种失误看似偶然,实则暴露了电子病历管理的漏洞。 面对争议,医院方面补充解释,新民市人民医院年收治患者超过61万,影像科每天要处理大量检查单,医生工作强度极大。 这一说法让两种观点的对立更明显了:支持沈主任的网友认为,“一个60岁的老医生还在一线审核报告,手指一个一个敲字,出错真的可以理解”; 反对者则反驳:“正因为接诊量大、责任重,才更应该有完善的审核机制,不能拿年纪和忙碌当挡箭牌。” 对于如何改进,网友们也提出了不同建议。 有人提议关闭输入法联想功能,实行“医生自审+科室复审”的双重机制,但立刻有医生反驳:“现在报告录入量大,关闭联想会大幅增加工作量,本就繁忙的工作只会雪上加霜。” 也有人建议引入AI智能审核系统,可又有人担心:“AI误判专业医学术语反而会添乱,最后还是要靠人核对。” 这场由一张“问题报告单”引发的风波,最终以和解告终,但留下的讨论远未停止。有人心疼老医生的不易,有人强调医疗文书的严肃性,有人呼吁完善制度保障。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60岁老医生打字的辛苦值得体谅,但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期待更需要被满足。” 如何在体谅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守住医疗文书的生命线,或许才是这场事件最该被解决的核心问题。而新民市人民医院的整改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信源:大象新闻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以及图片皆来自官方媒体报道或第三方平台, 真实案例整合分享, 对于文章内容如有疑问或侵权行为,请联系本人进行修改或删除! ! !
宜兴,一34岁男子被玻璃划伤,结果到了第六人民医院,医生对其伤口进行了创面清洗、
【175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