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炸开了锅。这位曾以“先定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刷屏的企业家,如今连坐飞机头等舱、住星级酒店都成了难题。根据公开信息,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因未履行1.86亿元债务,被法院下达了限制高消费令。这意味着,王健林不仅不能乘坐高铁一等座、入住星级酒店,甚至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也可能受限。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一起涉及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的经济纠纷。据万达知情人士透露,纠纷双方此前一直在协商解决,此次限高或因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但无论如何,这张“限高令”像一记重锤,砸碎了万达集团最后的体面——要知道,今年以来万达已被强制执行超76亿元,仅8月至今就新增了28亿元的执行标的,旗下94亿元股权被冻结,连滁州万达广场这样的核心资产都已易主。 万达的困境,本质是一场“对赌协议”引发的连锁反应。2016年,为从港股退市回归A股,万达与投资者签下对赌协议:若2018年未上市,需按12%年利率回购股份。结果A股IPO收紧,万达四次冲刺港股上市均告失败,380亿元的回购条款直接引爆资金链。为填窟窿,王健林不得不变卖资产:2024年抛售26座万达广场,转让传奇影业、英国游艇公司等海外资产,甚至将珠海万达商管60%股权交给太盟财团,自己从绝对控股人沦为小股东。 更讽刺的是,这场危机暴露了万达“轻资产转型”的致命漏洞。原本想通过输出品牌和管理费“轻装上阵”,却因债务过重导致转型空间被压缩。如今万达广场租金分成基数萎缩,品牌议价能力下降,连商管董事长都因157万元工程款被限高。这让人想起那句老话:“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当高杠杆扩张遇上政策收紧,再庞大的商业帝国也可能一夜崩塌。 但王健林的应对,又让人看到企业家的担当。他没有躺平,而是四处奔走协调展期,亲自向供应商解释付款延迟,甚至在股权被“八连冻”的情况下仍坚持还款。这种“不逃避、不推责”的态度,在民营企业家群体中实属难得。正如网友所说:“曾经觉得首富离我们很远,现在看他为了十几亿债务奔波,突然明白无论多成功,在债务面前都是凡人。” 万达的危机,其实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缩影。随着“三道红线”政策落地,叠加市场需求疲软,房企债务违约潮愈演愈烈。王健林的遭遇,给所有企业家敲响警钟:商业的本质不是赌局,而是长跑。那些能在激进与保守间找到支点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周期中穿越风雨。 如今,万达手中仍握着90%出租率的优质广场和管理费收入,这些或许是翻盘的最后筹码。但时间不多了——若两年内搞不定债务重组,破产重整可能难以避免。你觉得,王健林能带着万达走出这场危机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毕竟,商业江湖的故事,永远比电视剧更精彩。 (案例来源:封面新闻)
这两天,一则“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炸开了锅。这位曾以“先定个小目
夏日朗晴
2025-09-28 13:02:05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