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比不过美国,机床比不上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赶不上韩国,飞机不及法国,奢

芸霄记史 2025-09-28 08:45:59

“芯片比不过美国,机床比不上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赶不上韩国,飞机不及法国,奢侈品输于意大利,大学不如英国,环境不如瑞士......” 这类话仿佛总在我们生活里打转,不知为何,在部分人眼里,咱们好似啥都挺落后,一直追着那些发达国家跑。  这样的声音之所以让人觉得有道理,是因为它总能找出一个领域的顶尖点来放大,比如说,美国在先进芯片工艺上占主导地位;欧洲奢侈品依旧是全球的标识;牛津、哈佛的名气不是一朝一夕能赶上的。 这种比法看似有理,其实逻辑很单薄,把一个大国的发展缩减成单项冠军的比拼,忽视了体系和整体进步。  但近几年,现实已经不断在打破这种认知,就拿航空来说,C919大飞机已经完成商业化运营,累计交付超过15架,全年计划50架的生产目标正在推进。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能完成客机的生产,还能在全球市场与波音、空客竞争,二十年前,这几乎是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却真真切切发生了。  中国的汽车出口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车占了一半以上,这并不是依靠政府补贴砸出来的成绩,而是产业链足够稳,制造成本控制到位,产品适配了海外市场需求。 比亚迪在泰国的销量甚至超过了传统合资品牌,说明中国车企已经能够站稳脚跟。  芯片领域同样如此,美国起步早是现实,但中国并非一片空白,过去几年紧锣密鼓地补课,不光是有产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整个体系逐步完整: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再到下游应用,形成了自我循环。 华为的麒麟芯片在制裁下回归,就是这一进程的一部分,即便最尖端技术暂时不在手里,但已经摆脱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过去经常被卡脖子的高端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新材料领域,也正在发生变化,依靠长期积累和自主攻关,中国的设备开始销往海外,客户里甚至包括曾经限制我们的国家,越是被限制的环节,越是逼出了自己的突破。  教育科研上也不能只看名气,清华在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的国际论文发表数已经进入全球前三,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登上《自然》,这些都是硬成果。 和百年积淀的老牌学校比名声或许吃亏,但比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中国高校已经不再缺席。  至于环境治理,一直有人说瑞士是标杆,但中国的变化正在实实在在发生,十年间新增的森林面积相当于两个江苏省,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量加起来超过12亿千瓦,全球第一。  那些总说“各方面都不如”的声音,其实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刻板印象,他们只看短板,不看整体,不承认今天已经发生的变化。 而事实是,中国已经具备完整的产业能力,从航空到汽车,从电子到科研,都在走出自己的路。

0 阅读: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