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论坛上,阎学通与以色列代表发生激烈争吵,场面十分惊人!阎学通怒斥以军应该瞄准那些持枪的恐怖分子,而不是瞄准手无寸铁的平民,并指出以色列这几天已经造成7万名无辜平民死亡。 北京香山论坛作为亚洲顶级安全对话平台,已连续举办多届。第十二届于2025年9月17日至19日在京召开,聚焦区域冲突化解,汇聚70多个国家五百余位代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作为主讲嘉宾,针对中东局势发言。他长期研究大国博弈和局部战争,观点常以数据和国际法为基础。此次论坛正值加沙冲突进入第三年,以色列国防军针对哈马斯武装的行动导致平民伤亡急剧上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报告显示,至2025年9月,巴勒斯坦平民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阎学通的发言直指此类行动的道德与合法性问题,强调反恐需精准,避免波及无辜。这不仅关乎中东和平,也折射全球安全治理的困境。论坛现场气氛本就凝重,各国代表交换笔记,讨论路径。阎学通的观点迅速引发关注,凸显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的担当。 加沙冲突源于2023年10月哈马斯对以色列的突袭,此后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地面和空中进攻,旨在摧毁武装网络。但行动中平民伤亡成为焦点。阎学通在发言中指出,以色列军队应将目标锁定持械恐怖分子,而非那些手无寸铁的居民。他引用公开数据,强调近期军事举措已造成7万平民死亡,这些数字多来自妇女和儿童,远超反恐预期。国际观察机构如人权观察多次记录空袭误伤事件,例如医院被击中导致数十人遇难。阎学通的批评基于事实,旨在提醒各方遵守日内瓦公约对平民的保护条款。这种立场接地气,却直击要害,避免了空洞说教。他认为,过度武力非但无法根除威胁,反而制造更多仇恨循环。论坛上,此类观点让代表们陷入沉思,凸显中东问题在全球安全议程中的紧迫性。阎学通的分析逻辑清晰,从历史根源到现实数据,一层层展开,显示出学者对复杂局面的深刻洞察。 以色列代表,一位国防军军官,在回应中辩称部队已尽力减少平民伤亡,所有死亡均非本意。他列举警告措施,如空投传单和电话通知,试图证明行动的克制。但这些解释在数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联合国报告显示,尽管有预警,密集区疏散难度极大,导致实际效果有限。阎学通当场反驳,指出事实不由单方说了算,国际调查已确认多起事件中部队火力覆盖超出必要范围。军官的辩解虽强调自卫权,却忽略了比例原则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这种交锋暴露了冲突双方的叙事分歧:一方视之为正义防御,另一方则看到人道灾难。阎学通坚持部队需打击直接威胁安全的武装势力,而非扩大无差别伤害。这番坚持不让步,体现了学术讨论的严谨,也让论坛讨论更趋真实。军官的回应虽有数据支撑,但整体上显得理据不足,未能有效化解质疑。 阎学通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建议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合作,支持两国方案,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共同清除加沙地带的极端势力。他强调,若不携手反恐,以色列的安全将永无宁日。这种观点源于对中东历史的审视:单边行动往往适得其反,奥斯陆协议的遗产虽破败,却仍是可行路径。国际社会如欧盟和阿拉伯联盟也多次呼吁重启谈判。阎学通的建议实用接地气,避开意识形态争执,直指合作共赢。他指出,承认巴勒斯坦国地位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战略需要,能打破仇恨链条。论坛上,此类路径讨论让代表们看到希望,却也面临现实阻力,如定居点扩张和武装抵抗。阎学通的逻辑层层递进,从问题诊断到方案设计,显示出对全球治理的深层思考。这种平衡外交与原则的姿态,值得国际社会借鉴。 此次争执虽短暂,却在国际舆论中激起波澜。香山论坛作为中方主办平台,凸显了中国在推动中东和平中的角色。阎学通的发言获多国代表认可,媒体报道迅速传播,X平台上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事件反映出全球对加沙人道危机的关切,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表决受阻,凸显大国分歧。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化解冲突,此次论坛延续这一传统。阎学通的观点虽尖锐,却基于事实,避免情绪化指责。他提醒各方,军事胜利无法取代政治和解,否则冲突将长期化。军官的回应虽维护本国立场,但未能扭转舆论风向。整体看,此事推动了更多理性讨论,促使国际组织加大援助力度。阎学通的学术影响力由此增强,他的著作如《世界权力的转移》更受关注。 从中东局部冲突看全球安全格局,核扩散和军备竞赛风险上升。阎学通在论坛其他环节提到,俄乌和伊以冲突已成长期化样本,加剧资源消耗。加沙事件提醒,忽略人道原则将放大地缘风险。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东合作,旨在填补真空。阎学通的分析接地气,结合数据和案例,避免抽象理论。他指出,反恐需国际协作,而非孤立施压。这番见解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有启发,帮助它们在博弈中找准位置。
香山论坛上,阎学通与以色列代表发生激烈争吵,场面十分惊人!阎学通怒斥以军应该瞄准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9-27 17:43: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