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年,已经76岁的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上奏康熙请求告老还乡;康熙不准,让李光地再干两年,李光地只得拖着病体继续;但第二年李光地就因病去世,康熙很是悲痛说:“李光地是我的知己!”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一天,七十六岁的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又一次递上告老还乡的奏折。 而这已是他第十三次请求退休,衰老的身体被恶疮和脾泄折磨得“不能胜衣冠,不能移动数步”,连筷子都拿不稳。 然而,康熙的朱批依旧干脆:“内阁老臣凋零,卿再留两年。” 不仅如此,甚至派人送来温泉疗养的方子,御赐玉泉山水配药,叮嘱他“饮食愈多愈好”。 看着眼前的一切,李光地明白了一切。只能吞下苦楚,继续伏案审阅《春秋传说》的文稿。 直到次年五月在任上咽下最后一口气。 消息传到热河行宫,康熙对着群臣哽咽:“知朕者无过光地,知光地者无过朕。” 李光地二十八岁中进士,四十八年间从翰林院编修干到文渊阁大学士,几乎参与康熙朝所有重大决策。 平定三藩时他献上蜡丸密信,力荐施琅收复台湾。 治水时亲自跳进永定河淤泥里指挥,连雍正都承认他“一代完人”。 可民间总流传着他出卖挚友陈梦雷的旧事,全祖望骂他“卖友夺情”,梁启超更斥为“学界蟊贼”。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还和康熙的刻意袒护有关。 之前御史弹劾李光地荐举的官员贪污,皇帝竟推翻三法司的死刑判决。 陈梦雷因《南山集》案被判斩立决,但李光地仅凭一句“方苞文章盖世”就让康熙改了主意。 说起来,康熙晚年不批他还乡,不是心狠,而是一种依赖,更像是对他的精神寄托。 康熙晚年常召李光地深夜对谈,从《周易》卦象聊到太子废立。 当众臣为推举新太子吵翻天,只有李光地看透皇帝心思:“太子病愈便是天下之福。” 二人此番默契让康熙感慨“情虽君臣,义同朋友”。 他赏赐的“夹辅高风”匾额挂在李光地福建老宅正厅,旁边却立着尊断头神兽“犭贪”石雕。 脖子上的裂痕提醒子孙“贪财会掉脑袋”。 李光地给族人定下《同里公约》禁止赌博盗耕牛,自己却因“夺情”不守母丧被骂伪道学。 他救下方苞等文人,又主持编纂《性理精义》禁锢思想。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弥留之际写下遗疏,仍不忘请求宽恕议错皇后谥号的内阁同僚。 康熙收到奏折时,御案上还摊着未校完的《朱子全书》。 他破例让皇五子胤祺扶灵,追谥“文贞”二字藏着多少未尽之言。 信息来源: 人民网《法治:以法为本 礼法合治》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八闽文脉·人物丨李光地:理学名臣 兴国振族》 中国艺术报《一部彰显古代能臣干吏凛然之气的正剧——评安溪县高甲戏《李光地》》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