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表态炸了锅——乌克兰正式决定开放武器出口,直言就是要让合作伙伴看看,自家武器经受过实战考验,绝对靠谱。 这种“实战打磨过”的广告语,从一个战争国家总统嘴里说出来,确实吸睛。 前几天他在乌克兰国内就预热过这件事,说要提出“受控出口战略”。 大概两周后公布细节。 在纽约,他提前把话挑明了,不管谁买,乌克兰有货,现在不只是买武器,还是买经验。 他说这话的时候,底气不是空的。 乌克兰过去两年,武器系统大幅增长。 以前靠进口,现在靠自产。 按泽连斯基的说法,乌克兰本土生产已经能提供军队60%的武器需求。 而且类型不少,有反坦克导弹、巡飞弹、地面无人车,还有海军无人艇。 像“海妖”系列无人艇,就曾成功攻击过俄军舰。 这种产品,有战绩、有画面,拿出去推销不算难。 还有和丹麦的合作计划,两国准备在丹麦设厂,联手生产导弹零件和无人机部件。 说明这不只是国内转出口,还要联动盟国搞跨国军工。 他讲这话时还有句话藏得很巧。 乌克兰的出口,是“有控制的”。 不是谁出钱就卖,得是可信伙伴。 他没指名道姓说哪些国家不能买,但明眼人都知道,这话冲哪去的。 如果让武器绕几道弯,最后流进敌手手里,那可就不是做生意了。 这事儿也不只是赚钱。 乌克兰现在缺什么?不是炮弹,是钱。 生产线需要资金。 政府要为战争续命,就得找活水。 以前靠西方援助,现在不少国家援助开始缩水。 泽连斯基换了招法,走自负盈亏路线。 不求白给了,想靠卖货撑场面。 而且他这波操作不只是商业行为,也是政治表态。 告诉世界,乌克兰不是只会伸手的国家,还能输出安全服务。 这话一出,下面不少代表开始私下议论。 有的国家愿意买,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想研究。 看看实战中哪些系统有用,哪些技术值得抄。 特别是面对无人机攻击、防空拦截这些新型战场经验,乌克兰确实比传统军火国更“实战”。 这就像买了一本教材,还配套了战场笔记。 这事也不是说开卖就开卖。 乌克兰还没出台具体机制。 武器登记、许可证审批、出口对象审查、使用追踪等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光说“控制出口”四个字,真做起来细节一堆。 万一出口武器在非战区国家惹出事,谁担责? 怎么追踪?怎么止损? 还有物流和安全问题,战区国家能不能正常供货,也是一笔账。 而且还有一个现实矛盾。 乌克兰国内战争还没结束。 每天前线都在消耗。 这种时候搞出口,万一影响前线补给,国内能不能答应? 泽连斯基说过,出口是在“满足军队需要的基础上”。 听起来合理,但临场真有冲突时,优先级怎么排,还不一定。 另一个不小的顾虑,是技术安全。 乌克兰研发不少武器,是靠西方技术支撑。 尤其是通信系统、芯片、软件。 这些零部件来源复杂,很多可能受制于出口许可。 乌克兰要出口,得先搞清楚哪些东西能外销,哪些会踩红线。 否则一不小心,就成“二次转卖”。 再有就是竞争对手。 全球军火市场并不缺买家,也不缺卖家。 美国、法国、以色列这些国家已经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乌克兰要挤进去,得靠打价格战或者打战绩牌。 光靠“我们打过仗”,这条广告语有用,不一定管用。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泽连斯基讲这话,还有一点巧妙。 他等于把乌克兰包装成一个“安全输出国”。 不只是受害者,也是一线教官。 这对争取更多国际支持有帮助。 让那些摇摆的国家觉得,支持乌克兰不光是捐钱,也可以做生意。 买的是武器,也是在买一段站队的机会。 乌克兰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从求支援的角色,往主动出牌转型。 这次宣布出口,只是其中一招。 接下来就看,他怎么让这招落地。 政策怎么写,货源怎么调,客户怎么挑。 嘴上说得响,系统运转才是关键。 真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得靠机制,不是靠演讲。 权威信息: 《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乌克兰将开放武器出口》·新华网·2025年9月25日
可以断定十月份韩国举办的经合组织峰会不会出现咱们领导人的身影了,因为韩国外长在美
【1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