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乌克兰前外长库列巴公开承认:冲突结束后,乌克兰,可

卡哇伊欧安塞 2025-10-08 22:34:08

乌克兰,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乌克兰前外长库列巴公开承认:冲突结束后,乌克兰,可能将失去部分领土! 在乌克兰政坛,很少有人愿意公开承认这种可能。 库列巴在接受乌克兰媒体采访时说,自己不支持这种结果,从历史看,也不是没有先例。 他提到了芬兰。 当年芬兰和苏联打完仗,虽然丢了领土,国家活了下来。 库列巴用这个例子,等于在暗示乌克兰可能得面对一个残酷现实。 这番话让外界重新审视乌克兰的处境。 战事拖了三年,前线几乎没动静。 援助越来越少,士兵越来越累,民众信心在消耗。 以前喊“夺回克里米亚”的声音还震天响,现在已经变成“希望战争早点结束”。 库列巴的表态,其实反映了乌克兰内部情绪的变化。 最初那种“誓死不退”的热血气氛,已经被现实磨平。 战争不止打仗,还得看钱、看资源、看耐力。 乌克兰目前这三样都在见底。 他提到的“芬兰式结局”并非空谈。 1939年,芬兰和苏联爆发冬季战争。 打得惨烈,结果是签约停战,芬兰割地求和。 失去了十多万平方公里,但保住了独立。 之后几十年,芬兰虽然中立,却稳稳发展。 库列巴显然是想让人理解,这种情况不算投降,而是战略退让。 这话对乌克兰现政府来说太刺耳。 因为泽连斯基一直强调“任何领土都不容谈判”。 他反复说,乌克兰的目标是恢复1991年的边界。 这意味着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都必须收回。 在官方叙事里,没有“割地”的空间。 所以库列巴的说法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他也没说这是决定。 他说的是一种“可能性”,是一种现实判断。 从战略角度看,这确实是存在的。 俄军目前控制的地区已形成稳定行政体系。 乌军虽然反攻多次,推进有限。 西方援助也在变慢。 美国国会的拨款卡着,欧洲的军援越来越碎片化。 英国、波兰、德国都开始优先考虑自己。 更糟的是,乌克兰的征兵问题压得政府喘不过气。 青年外流,国内人力短缺,征兵年限延长到60岁。 战争继续下去,只会更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库列巴的话其实是一种外交铺垫。 他当过外长,明白战后谈判的逻辑。 不可能什么都拿回来。 也不可能让对方全吐出来。 谈判桌上,能保多少就看实力。 他提到芬兰,就是在提醒国内:准备面对最坏结果。 这话虽然现实,对政治家来说很危险。 一旦被理解为“认输”,舆论就能把你淹没。 果然,乌克兰一些媒体批评他“泄气”“削弱民心”。 也有人觉得他敢说真话。 因为现在乌克兰需要的不只是口号,而是退路。 如果真走到谈判那一步,总得有人先提出“现实方案”。 这种发声比空喊“全面胜利”更务实。 在国际层面,库列巴的表态也被俄罗斯媒体放大报道。 他们拿这话当“乌克兰开始认输”的证据。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立刻回应,说这是“对现实的承认”。 这种宣传手法很熟悉,任何一点风向变化都会被利用。 但不能因此就说库列巴“站错边”。 他讲的更多是实话。 战争本身就不是简单的正义与邪恶。 国家要活下去,有时只能做艰难选择。 关键是怎么让损失最小化。 芬兰当年能保住主权,是因为懂得何时止步。 乌克兰若真想生存,也得考虑如何在不彻底崩溃的情况下结束战争。 有人认为,乌克兰未来可能走两条路。 一条是芬兰式,失地但保国。 另一条是亚美尼亚式,失地又动荡,内部继续撕裂。 库列巴把两种可能都摆在桌上,说明他不是泄气,而是在警醒。 最可怕的不是失去领土,而是失去理性。 乌克兰现在最缺的就是理性。 政治被情绪裹挟,军事被宣传掩盖。 现实一点的人往往被骂“亲俄”,但战争总要有人讲真话。 库列巴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 这本身就是勇气。 未来会不会像芬兰那样,谁也说不准。 但有一点明确——战争不可能无限拖下去。 越早正视现实,越有主动权。 继续自欺欺人,只会让谈判筹码更少。 战争不是演讲比赛,也不是英雄电影。 它是消耗,是计算,是结算。 乌克兰想要保住国家,就得开始做准备。 而库列巴这句话,可能就是那个不受欢迎的提醒。 参考资料: 库列巴承认乌克兰或失部分领土引发热议·环球时报·2025-10-08

0 阅读: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