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立项的歼-20、055大驱,现在被说成“老装备”? 不是吹,是真有人跟不上节奏了。 当年那会儿军费刚抬头,装备采购还捏着花,33%的预算里抠出点钱搞五代机和万吨大驱,已经是勒紧裤腰带下的狠活。 可你看看现在——1.78万亿国防预算,41%直接砸向装备,这哪是养装备,这是养未来。 六代机黄皮机一飞冲天,无尾翼、全融合,连美国人都盯着看。 这不是改款,是换代。 JF-22风洞能吹25马赫,3500度高温下模拟飞行环境,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门槛被咱们直接掀了。 以前拼速度,现在拼的是谁能稳稳地在大气层边缘“滑翔”,乘波体不是科幻,是正在试车台上的实打实项目。 江南造船厂那艘076,装电磁弹射? 听着离谱,但卫星图不会撒谎。5万吨级两攻,带无人机弹射起飞+垂直起降战斗机,战力介于航母和两栖舰之间,灵活得很。 这不是要造多少艘的问题,而是海军作战模式已经在变——从近海防御到远洋投送,弹射器都上了两攻,下一步是什么,懂的都懂。 还有“昊龙”航天飞机,全尺寸模型都露脸了,2027年首飞。 可重复使用、水平着陆,跟SpaceX抢赛道? 不,我们走的是军民融合的实路子,补给空间站、快速响应发射,甚至执行特殊任务,都是选项。 航天不再只是国家脸面,更是战略工具箱里的常备钥匙。 过去情报靠偷拍、靠猜测,现在呢? 官媒直播、航展摆出来、论文公开参数。 不是藏不住,是根本不怕你看。 半透明式展示,既立威又留一手。 真正压箱底的东西,永远在时间表后面等着——2010年是拐点,2015年开始爆发,2025年体系初成,而2027到2030,才是重头戏集中登场的时候。 你现在看到的,不过是上半场结束前的集锦回放。 下半场哨声还没响,拳头已经攥紧了。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8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