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亲手割掉自己的右臂,他成为了全军现役中唯一一个用左手敬军礼的将军 有人说军人的荣誉比生命更重要,但当死神真正降临时,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视死如归?1984年的老山战场上,一个年轻士兵面对即将爆炸的手雷,做出了一个震撼所有人的决定。 丁晓兵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在军队里,他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1965年出生在江苏扬州的他,从小就是个普通孩子,父母都是工人,家庭条件一般。谁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伙子,会在多年后成为中国军队的传奇人物。 1983年,18岁的丁晓兵参军入伍,正好赶上了两山轮战。当时的他满腔热血,恨不得立刻上战场杀敌立功。可现实很骨感,部队考虑到他是新兵,根本不让他参加危险任务。这让丁晓兵急得团团转,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入党。因为部队有个规定,危险任务党员优先。 于是丁晓兵开始拼命训练,一遍遍地写入党申请书。可等了整整一年,申请书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被逼急了的丁晓兵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他用刀划破自己的手指,用血写了入党申请书和请战书。血红的字迹触动了领导,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走上了战场。 到了昆明军区第二侦察大队后,丁晓兵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在侦察四连担任侦察兵和捕俘手,各种高难度的任务都完成得漂亮。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成了连队公认的”第一侦察兵”,先后完成了20多次作战任务。 1984年10月30日这一天,改变了丁晓兵的一生。他接到任务,要深入越军阵地抓俘虏。任务进行得很顺利,他和战友成功抓到了一个俘虏。可就在撤退的时候,被越军发现了。枪声大作,子弹像雨点一样飞过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枚手雷滚到了丁晓兵脚下。没有时间思考,他弯腰捡起手雷就往敌人那边扔。可手雷刚脱手就爆炸了,他的右手当场被炸得血肉模糊,只剩下一点皮肉连着。 疼是肯定疼的,但丁晓兵知道,这样下去不仅会拖累战友,还会暴露撤退路线。他咬咬牙,拔出匕首对着右臂就是一刀。断臂掉在地上,他把它塞进衣服里,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继续押着俘虏撤退。 这一路走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丁晓兵一边忍着剧痛,一边和战友拖着俘虏在山路上狂奔。越军循着血迹追了好几个小时,直到他们遇到接应部队才算安全。 回到后方,丁晓兵直接昏了过去。医生抢救了三天两夜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右臂是肯定保不住了,从此他成了一个残疾军人。 按理说,伤成这样应该退伍回家了。可丁晓兵偏偏不服输,伤好后又要求回前线。没办法,组织只好让他继续服役。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他因为作战勇敢立了一等功。 本来以为丁晓兵会转业到地方工作,结果他又选择留在部队。组织安排他到南京政治学院深造,他以全科优秀的成绩毕业。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用一只手完成了八项军事技能考核,七项都是优秀。 2003年淮河发生大洪水,已经是团级干部的丁晓兵带队赶到抗洪一线。别人用两只手扛沙袋,他用一只手,一天至少扛200袋。连续几天的潮湿环境让他的断臂处开始溃烂,但他硬是坚持到任务完成。 从连长到营长,从团长到师长,再到将军,丁晓兵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每次参加重大仪式,当别人都用右手敬礼时,他总是举起左手。这个独特的姿势,成了他最鲜明的标志。 有记者采访他时问起当年断臂的事,丁晓兵轻描淡写地说:“当时断臂里面有弹片,我就拿针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挑了出来。”这话听起来简单,但想想那得多疼啊。 现在的丁晓兵已经是共和国将军,但他从来不把自己当什么英雄。在他看来,那只是一个军人应该做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军人,我们的国家才能如此安全。 从血书入党到断臂作战,从左手敬礼到身居高位,丁晓兵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军人本色。你觉得在和平年代,我们还需要这样的精神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志愿军的王牌军长,基本上都是中将军衔,只有一人是少将,他是谁“1950年11月
【5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