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副总统穆罕默德·埃斯拉米在莫斯科明确表态不放弃核计划后,俄伊核能合作进一步提

寡之 2025-09-26 20:54:07

伊朗副总统穆罕默德·埃斯拉米在莫斯科明确表态不放弃核计划后,俄伊核能合作进一步提速。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已确认将向布什尔核电站二、三号机组提供浓缩铀燃料,并计划2026年前完成建设。这两个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100兆瓦,建成后将使伊朗核电占比提升至全国电力供应的8%。值得注意的是,俄方承诺所有核燃料均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下运输,反应堆设计寿命达60年,远超民用需求标准。 美国制裁对伊朗经济的影响正加速核计划推进。2025年伊朗里亚尔兑美元汇率已贬值至1:110,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减少42%,迫使德黑兰加速核能自给。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伊朗当前铀浓缩产能已达6000公斤/年,接近制造核武器所需临界值(900公斤)。尽管如此,伊朗仍允许IAEA核查人员每月访问20%的核设施,透明度高于沙特等地区国家。 国际社会对伊核问题的分歧持续扩大。中国与俄罗斯在安理会共同提交决议草案,反对单边制裁,主张通过技术合作解决争端。法国则联合德国启动"核不扩散紧急机制",要求IAEA在30天内完成对伊朗未申报设施的核查。这种阵营分化导致伊核协议恢复谈判陷入僵局,六国协调立场所需时间已从平均3个月延长至9个月。 美伊信任裂痕已难以弥合。特朗普政府2020年暗杀苏莱曼尼事件后,伊朗将核浓缩丰度提升至60%,并停止执行《附加议定书》。拜登政府虽重返谈判桌,但2024年对伊制裁新增237项,涵盖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这种"边谈判边制裁"的策略,使伊朗要求美国先解除制裁再冻结核设施的立场更趋强硬。历史证明,2015年伊核协议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美国暂停了所有制裁作为交换条件,而当前政策正重蹈"施压无效"的覆辙。 当前僵局折射出核不扩散机制的深层矛盾。当大国博弈凌驾于多边规则之上,技术合作与安全关切的边界变得模糊。解决之道或许在于建立"分阶段互信措施":伊朗接受更严格的核查以换取部分制裁解除,美国则需承认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毕竟,用制裁解决核问题如同用汽油灭火,最终只会让中东陷入更危险的军备竞赛。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寡之

寡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