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除非药品生产商在未来五天内开始在美国建造新工厂,否则将对药品征收 100% 的关税。 9月26日特朗普发文,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将被征收100%关税,唯一豁免条件是药企未来五天内在美国“破土动工”或“在建”新厂。 这哪是国家政策?分明是街头商贩的讨价还价,把治国理政变成了孩童过家家。制药行业岂是说建就建的“搭积木”? 美国礼来公司在德国建个生产基地,光计划就酝酿许久,2024年动工要等到2027年才敢投产,投资更是高达25亿美元。五天时间,别说征地审批、环评公示,连图纸设计都未必能出初稿。 特朗普却要求药企“破土动工”,这不是强人所难是什么?如此脱离现实的要求,简直是把复杂的工业体系当成了可以随意摆弄的玩具。 更讽刺的是,美国早就是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却早把制药产业链的“根”扎在了海外。成品药里48%来自印度,13%来自中国,7%来自欧洲,哪怕是本土生产的药品,也有超过三成原料依赖进口。 这种深度依赖不是一天形成的,背后是全球供应链几十年的优化配置,岂是一道关税令就能逆转的?特朗普嘴上喊着“让美国生产药品”,却对产业规律视而不见,说白了就是用极端政策掩盖自己对经济运行的无知。 他或许忘了,美国历史上的关税闹剧从来没有好下场。1930年胡佛政府不顾千名经济学家反对,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结果美欧贸易量锐减三分之二,美国在大萧条里越陷越深。 2002年小布什对钢铁加征30%关税,看似保护了钢铁业,却让下游行业丢了20万个工作岗位,最终不得不提前撤销政策。如今这100%的药品关税,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激进,后果只会更惨烈。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普通民众。美国药品价格本就全球最高,加征100%关税意味着什么?一瓶降压药可能从几十美元涨到上百美元,一支抗癌针或许会突破万元大关。 艾瓦雷尔医疗的研究早就证明,关税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患者身上,多少人会因为吃不起药被迫减量,甚至放弃治疗?那些靠慢性病药物维持生命的老人,那些等待特效药的重症患者,难道要为这荒唐政策买单? 医疗系统更是雪上加霜。麻省总医院百瀚医疗系统2024财年已经亏了7200万美元,裁员1500人;耶鲁纽黑文医疗集团也在缩减服务,432家乡村医院正面临关门风险。 现在药品关税一来,医院采购成本暴涨,要么裁员关服务,要么把费用转嫁给患者,无论哪种选择,受伤的都是普通美国人。更别提外科手套99%依赖进口、静脉注射导管多产自海外。 这些耗材跟着涨价,连常规手术都可能受影响,这不是拿生命当儿戏吗,经济界早已一片哗然。哈佛大学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直言,这种政策是“最大的经济自戕”。 可能让200万人失业,每个家庭每年少赚5000美元;亿万富翁比尔·阿克曼更警告,这会引发“经济核冬天”。药企要么承担天价关税,要么砸钱赶工建厂,无论哪种选择都会推高成本,最终反映在股价和就业上。 那些本想在美国投资的企业,看到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只会吓得转身就走,谁愿意把钱投进一个政策像过山车的市场?特朗普总说关税能带来谈判优势,可这根本不是谈判,是“暴徒式的敲诈勒索”。 他把关税当成万能工具,从贸易到外交事事挥舞大棒,却忘了“商业战争无利可图”这句百年前的箴言。制药企业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美国礼来宁愿花25亿美元去德国建厂,也未必会为了豁免关税在美国仓促动工。 这种用胁迫换来的“本土生产”,能保证质量吗?能维持供应链稳定吗?答案显而易见,更可怕的是这种政策对美国信誉的摧毁。国际社会看到的,是一个把国家政策当儿戏的美国,一个无视规则、随意威胁企业的美国。 以前说美国是“契约精神的代表”,现在看来不过是笑话。当其他国家开始规避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当企业对美国市场失去信心,所谓的“美国优先”只会变成“美国孤立”,这难道是特朗普想要的“伟大”? 五天的通牒转瞬即逝,药企不会真的去“连夜破土”,100%关税若真落地,只会是一场全民买单的灾难。历史早就证明,保护主义是死胡同,关税大棒敲不醒经济,只会砸伤自己。特朗普或许能靠这种极端言论吸引眼球,却给美国留下一堆烂摊子。 治国不是演闹剧,政策不是随口说。当药品变成奢侈品,当医院接连关门,当经济陷入衰退,谁来为这场“关税游戏”负责?答案,终究要写在美国民众的生活里。
刚刚发生美国总统突然宣布了!9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的“真实社交”平台
【16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