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此前和我国作对的两人,相继在台湾问题上示好,不简单 台海局势向来风高浪急,最近气氛又有点不对劲。美国又在海峡边上瞎折腾,外部势力搅得整个亚太都不消停。 结果,偏在大家都以为要起风浪的时候,24小时内,有两个此前对中国不太友好的主角,突然在台湾问题上转了风向。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和德国前外长、现任联大主席贝尔伯克,先后向中国递来“橄榄枝”,一反之前的强硬。 这事乍一看像巧合,细想之下,味道有点不一样。到底是台海的风吹乱了他们的算盘,还是国际棋局中有人重新洗牌?这24小时背后的故事,值得琢磨。 先说小马科斯。前阵子,他在台海和南海问题上一副不怕事大的样子,菲律宾在黄岩岛挑事,公开讲“国际法”“航行自由”,各种动作不断。 可刚到9月下旬,小马科斯突然在马尼拉会见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口风一转,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菲律宾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方维护国家统一。 这番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多少有点让人意外。要知道,之前菲方不光跟着美国在南海闹腾,还时不时在台海问题上蹭存在感,放出不少“狠话”,让中菲关系紧张过一阵子。 细扒下去,小马科斯的转向也不是凭空冒出来。他最近在国内头疼不少事,菲律宾防洪工程的贪腐案闹得沸沸扬扬,老百姓抗议不断,政府压力山大。 而外头,美国刚对菲律宾的部分出口产品加征关税,经济压力一下子压了下来。这么多麻烦事堆一块,小马科斯显然不想再在台海问题上点火。 他清楚,真要跟中国闹僵,菲律宾可没多少便宜可占,反而更容易被大国较量带进沟里。于是,关键时候踩了刹车。 这种务实调整,说白了就是小国在大国博弈里找平衡点。小马科斯想缓和气氛,争取中国的经济合作,顺便也给自己留点余地。 说穿了,现实压力让他学会了“见风使舵”,这倒也不丢人,毕竟谁都知道,菲律宾在这场棋局里多半是“棋子”角色。 有意思的是,德国的贝尔伯克也在同一时间段玩起了变脸。她以前在德国外长任上,怎么看都像“反华先锋”,逢中必批,其中不少话专门针对台湾问题下狠手。 德国媒体去年还在炒,她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多么“标新立异”,每次谈到台湾都不忘敲打中国一番。 然而,这次她以联大主席的身份会见中国代表,立场一百八十度转弯,表态说会恪守联大第2758号决议,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这番“官方认证”,比一般外交辞令还要直接,等于明确承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主张。 贝尔伯克的转变,其实也有迹可循。首先,特朗普回归白宫后,美国对联合国的支持力度直接缩水,连会费都拖欠,搞得联合国不少项目都叫苦连天。 美国一收缩,联合国里谁说话最响,就变得更微妙。中国这些年在国际组织里动静不小,积极参与事务,推动一中原则,影响力跟着水涨船高。 贝尔伯克现在成了联大主席,身份变了,玩政治得讲究平衡。她没法再用以前德国外长的“老路子”搞意识形态对抗,反而要学会和各方打交道,尤其是“大票仓”中国,不能得罪。 这种转身表面看是姿态,实则是国际机构“讲大实话”的必然结果。毕竟,谁都得为自己的饭碗考虑。 把这两件事放在一块,24小时内,两个原本“不对付”的角色先后示好,绝不是简单的偶然。背后的大环境变了,大家心里都有小算盘。 美国最近这一轮外交收缩,特朗普上台后,全球政策变得更加不可预期。美国自己都顾不上“老朋友”,其他国家自然得重新盘算。 中国在亚太和联合国里都不断加码,经济影响力和话语权都在上升。台海气氛升温,让不少国家意识到,继续搅局风险太大,万一擦枪走火,谁都吃不了兜着走。 小马科斯和贝尔伯克的示好,反映出国际政治里“实力决定态度”的老理儿。现实利益往往压倒了意识形态,嘴上说得再响,真到关键时候,大家还得看谁能带来实惠。 中国这几年在外交上的布局和努力没白费,逐渐让一些原本“带刺”的声音变得温和。可也别太乐观,示好背后往往都有小算盘。 小马科斯缓和关系,更多还是想为菲律宾争取空间,贝尔伯克则是出于职务需要保持中立。 两人一唱一和,实则各有难处,只不过都不想在台海问题上被“带节奏”。 这种局面短期看能缓解紧张,但更深层的考验还在后头。美国如果继续把台海当做遏制中国的“棋盘”,类似的“转向”恐怕会更常见。 各国在夹缝中求生存,随时可能“变脸”,国际关系依旧是利益为重。 对中国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次“外交智慧”的胜利,但也得防着这些“转向”变成一场场“投机游戏”。现实里,谁都不愿意轻易当冤大头。 参考资料:李强会见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贝尔伯克 2025-09-25 14:06·财联社
张亚中曾说:国民党有四种,第一是美国国民党,代表人物是朱立伦。主张亲美,一切都从
【26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