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特别恨中国人?从1962年的中印战爭开始,当时中国特别穷,反观印度比我

蕊蕊聊过去 2025-09-26 14:45:06

印度为什么特别恨中国人?从1962年的中印战爭开始,当时中国特别穷,反观印度比我们各方面都好,中印那一仗,中方只牺牲了一百四十人,可印度战死了4千名,俘虏了4千名,成为了国耻,到现在都忘不了... 喜马拉雅山脉下,那场1962年的边境风暴仿佛昨日。印度以为中国穷弱,不会还手,结果一仗下来,丢盔弃甲,成了心头大恨。标题里说中方只牺牲140人,这数字虽有出入,但那场自卫反击的惨败,的确让德里至今难忘。两国本是邻邦,何以结下这梁子? 新中国刚成立,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五星红旗升起,印度政府很快就表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在当时国际环境那么复杂的情况下,印度算得上仗义。1950年4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印度总理尼赫鲁派人带礼物来访,周恩来总理也去德里回访,推动亚非国家一起抱团取暖。1954年6月,周恩来和尼赫鲁在彼此首都来回跑,签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啥的,这原则后来成了指导两国交往的铁规矩。   可好景不长,边界问题像根刺,扎得越来越深。英国殖民时画的麦克马洪线,印度捡起来就当宝贝,中国从来不认。藏南地区那片地,河流山峦,本来历史地图上就模糊,印度军队从1950年代起就在那儿建观察点。阿克赛钦高原上,中国1957年修了条公路,连接西藏和新疆,保障补给线通畅。印度不干,1961年搞前进政策,部队一批批往前推,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挖战壕,拉铁丝网。   中国多次发电报给德里,建议坐下来谈划界,印度不听,还增派师级部队,飞机空投帐篷弹药。中国边防官兵天天巡逻,记录印度哨所动静,上报情况。那时候印度经济起步早,英美援助多,军队有李-恩菲尔德步枪和百年灵飞机。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底子薄,边防靠步行运粮。高原上印度士兵有热饭,中国战士啃冷饼,但德里觉得中国不敢动,继续往前拱。 1962年10月20日,东部麦线河谷和塔格拉山口,中国边防部队发起自卫反击。印度哨所灯火点点,士兵围火堆取暖。中国部队分成小组,利用地形推进。炮声一响,印度阵地泥土飞溅,机枪手倒地。战士们穿越荆棘,投手榴弹,突破壕沟。塔格拉岭上,印度士兵端枪射击,中国部队绕侧翼,跃出掩体。印度军官发信号弹呼叫空军,云层挡住飞机。地面部队推进到达旺外围,印度后勤车队丢下弹药箱。西部阿克赛钦,10月22日风沙大作,中国部队从戈壁出击。印度第114旅守邦迪拉,沙袋堆积。中国炮击营地,炸飞铁丝网。战士分散突进,膝行沙丘。通讯中断,印度军官烧地图,部队退却。11月上旬,印度增援到塞拉,补给线被切。中国空军没出动,地面已占优势。印度士兵雨中撤退,背包拖泥。 11月21日,中国单方面停火,后撤20公里。战斗中,中国边防军阵亡722人,包括失踪。印度损失重,阵亡1383人,失踪1696人,被俘3968人。标题里说中方只牺牲140人,印度死4000俘4000,这数字虽夸张,但那场败仗对印度打击大,军事上丢地,心理上丢脸。德里街头民众抗议,报纸头条黑边,尼赫鲁政府开紧急会。印度军队士气低落,士兵回忆高原撤退,冻伤遗尸散谷底。这事儿成了印度国家耻辱,学校课本写成中国突袭,回避自己前进政策责任。 战后,中印关系从伙伴变对手。印度精英难释怀那段历史,总在媒体政坛翻旧账,把锅全甩中国。这种心态延伸到经济。新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工业基础设施飞奔,到2024年GDP超印度五倍。高铁通边疆,航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印度改革晚,基础设施跟不上,民众挤火车。这些对比让印度有些人心里堵,他们把自家瓶颈怪外部,忽略内部问题。两国人口相当,古文明底子厚,总被拉来比,中国领先多,印度精英想当亚洲老大,看中国强就别扭。   领土争端没完。印度占藏南,改名阿鲁纳恰尔邦,移几百万移民固化控制。中国主张谈判划界,印度常生事。2017年洞朗,印度越界进不丹,挡中国修路,对峙73天。士兵高原帐篷警戒,风雪巡逻。2020年加勒万河谷,巡逻队相遇,印度持棍棒阻拦,中国边防维持秩序,肢体冲突,印度20多人丧生,中方也付出代价。此后印度反华浪高,抵制中国货,但贸易额照涨,嘴上硬身体软。 外部势力搅局。美国推印太战略,拉印度日本澳洲搞四方机制,给军援技术,怂恿对抗中国。印度嘴上不结盟,买美装备贵又慢,当了棋子。中国一直和平,一再呼吁对话,提供疫苗技术援助,帮印度发展。两国邻邦,潜力大,本可互补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合作共赢。中国不挑事,只维护主权,克制回应。印度若沉迷旧恨,制造摩擦,中国不是软柿子。  

0 阅读:2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