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扬言 “断粮饿死中国”?中国早不是那个缺粮的国家,我们的 “不怕断粮”既不是靠 “吃草吃树皮” 的硬扛,也不是靠运气,而是藏在 19亿亩耕地里、1.4 万亿斤产量中,还有全民骨子里的韧性里。 这番话引起的舆论震动很大,不少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软肋被看穿。 面对外界担忧,很明显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中国的粮食和能源安全完全有保障。 农业农村部和能源主管部门也拿出一系列数据,明确指出中国的产量和储备足以确保稳定。 据统计,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更是突破了1.4万亿斤,人均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小麦和稻谷等口粮自给率超过95%,口粮库存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中国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已超10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耕地红线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始终有底气。 能源方面,中国早已加快布局,中俄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都在运行,海陆并行,能源供应渠道不再单一。 再加上新能源快速发展,光伏、风电、核电齐头并进,减少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已达到能够保障半年以上的水平,具备较强风险抵御能力。 透过这番威胁,可以看出美国的心态。 随着中国在科技、制造、农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美国一些政客对中国的成长表现出焦虑。 粮食和能源被拿来当作所谓“制裁手段”,实际上是一种话语武器,目的在于渲染中国的脆弱形象,制造心理压力。 但事实摆在那儿,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早已改变了依赖进口的局面,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这样的威胁并没有现实操作空间,反倒显得底气不足。 中国的粮食安全,不只是靠产量本身,更是靠科技和制度保障。 杂交水稻、良种培育、智能农业大规模推广,使得耕作方式全面升级。 黑土地保护、南繁基地试验、智能灌溉和北斗导航技术,让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日趋完善,每个大中城市都有成品粮和应急储备网络,即便出现突发情况,也能保证供应不断档。 能源安全同样如此,多元化的进口布局与不断扩大的新能源比例,构成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美国所谓“掐断粮道、封锁油路”的威胁之所以被广泛质疑,还因为这种做法不仅难以奏效,还会反噬自身。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尤其是大豆,一旦失去中国市场,美国农业经济将遭到沉重打击。 中国完全可以通过与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合作满足需求,美国的威胁变成空话。 能源更是如此,中国主要石油进口来源集中在中东、俄罗斯等地,美国在其中的地位几乎可以忽略。 这意味着所谓“断供”不仅难以形成实质性打击,还可能导致美国本国利益受损。 从更深层看,这类极端言论折射出的是一种焦躁的心态。 面对中国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战略储备建设,美国习惯性地寻找所谓“软肋”进行攻击,但屡屡发现难以得手。 粮食和能源作为最基础的安全保障,正是中国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守护的战略重点。 所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几十年坚持不懈努力的成果。 极端威胁并不能改变现实,相反,更能激发中国社会的凝聚力。 粮食和能源安全本就是国家战略的底线工程,任何外部压力都不会让中国失去根基。 话可以随便说,但底气要靠实力撑起来。 面对挑衅,中国用的是产量、储备、科技、合作这些实打实的手段来回应。 事实胜于空言,威胁越夸张,越显得底气不足。 饭碗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任何外部威胁,都无法动摇中国几十年苦干出来的底子。 手中有粮,脚下有地,前路再难也有人间烟火不灭。
美国对台立场确实变了!面对我们的施压,美国副国务卿绝口不提一个中国原则!9月25
【90评论】【71点赞】
hanzili
如果这是美国政府及其政客的扬言,可见它们对我们中国是多么的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