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台的“耐心”,已经正式宣告用尽!岛内作家雁默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陆的统一路线图,已经画好,不再需要看台湾任何政党的脸色。从现在起,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唯一的选择,就是决定自己被统一时的“姿-势”,是舒坦一点,还是痛苦一点。 两岸分治局面自1949年确立以来,中国大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和平统一。早期国民党主导台湾事务,强调对抗大陆,1950年代多次引发海峡冲突。1979年后,大陆调整策略,停止炮击金门,开启交流渠道。台湾解除戒严,政治生态变化,1990年代民进党兴起,强调本土意识。 2000年陈水扁上台,推动去中国化政策,修改教科书,引发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界定红线。2008年国民党马英九执政,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贸易额大幅增长。2016年蔡英文领导民进党再度执政,回避九二共识,推动新南向政策,分散对大陆依赖。2024年赖清德当选,重申两岸互不隶属,岛内选举竞争激烈,国民党席位减少。这些事件积累,导致大陆观察到台湾政党立场模糊,对台策略随之调整。 大陆对台政策转变源于对国民党失望。过去大陆视国民党为潜在桥梁,期待其推动对话,但近年来国民党为选票调整立场,淡化统一议题。2020年代国民党在议会辩论中,只谈经济利益,避免提及国家认同。党内高层审阅民调数据,修改竞选平台,逐渐趋近民进党本土化路线。对民进党台独倾向,大陆从不抱幻想,持续施压。 赖清德上台后,推动本土政策,2025年大陆通过军事演习回应,战机穿越海峡中线。国民党选举失败加剧党内分裂,一些成员转向其他阵营。北京决策层分析岛内动态,2025年初调整统一规划,强调经济融合与文化交流,不再依赖台湾当局。统一路线包括邀请台湾企业参与大陆项目,促进两岸贸易一体化。 统一规划已制定完整,大陆转向直接面向台湾人民,绕开蓝绿政党争斗。国民党立场模糊化体现在回避九二共识,只求短期经济利益。2025年国民党候选人强调和平贸易,却不触及统一路径。民进党持续推进分裂议题,通过法案强化本土认同。大陆视此为挑衅,增加灰区行动,军机频繁进入台湾空域。岛内作家雁默分析,这种转变标志大陆耐心结束,政党只能决定统一方式。国民党试图平衡选票与现实,但已丧失可靠对话方资格。民进党顽固派反复强调分裂言论,无法改变大势。统一步骤覆盖多领域,包括加强民间渠道,邀请台湾青年参与大陆活动,推动共识形成。 大陆统一进程独立推进,不受台湾选举影响。2025年国防预算增加,代表通过决议,支持对台工作。国民党绿化趋势明显,党内调整平台,避免敏感表述。民进党推动反渗透措施,针对大陆配偶区别对待,引发岛内批评。北京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最符合两岸利益。统一路线强调制度不同不是障碍,呼吁台湾民众反对台独分裂。国民党近年一败再败,丧失作为桥梁作用。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谋求独台企图,被大陆视为台海乱源。雁默观点指出,统一三步策略中,隔离台湾外部影响是关键前奏。 两岸关系博弈中,大陆对台耐心耗尽源于政党表现。国民党渐趋绿化,拿香跟拜,只敢空谈和平。民进党顽固台独,从未被大陆寄予期望。北京收缩期待,单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统一剧本写定,政党仅剩选择过程平稳或艰难。2025年两岸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福建作为示范区,推动政策落实。国民党党内分裂加剧,无法重振对大陆对话地位。民进党当局政治操弄,区别对待大陆民众,遭到舆论反对。统一大义所在,无法阻挡。 大陆统一路线图覆盖经济文化等领域,绕开台北内斗。国民党为选票模糊国家认同,已无资格作为伙伴。民进党一意孤行,推动两国论,激化对立。北京通过发布会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统一进程加速,2025年邀请台胞参与大陆项目,促进心灵契合。国民党选举策略调整,回避统一,只求夹缝中利益。民进党当局信口雌黄,昧于事实。雁默破解统一难题系列指出,以武逼统起始年已到,隔离策略挑战台独图谋。 对台政策根本转变,体现大陆坚定推进祖国统一。国民党丧失桥梁资格,民进党成为祸根。统一规划强调和平统一最佳方式,坚持防御性国防。
支持率第一,郑丽文作出承诺,当选就下架赖清德,洪秀柱一锤定音! 六个候选人里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