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三年,完全荒废,高大上的代码方向其实只是论文的搬运工。归来三年仍是“土狗”,

岚岚看商业 2025-09-25 19:31:15

读了三年,完全荒废,高大上的代码方向其实只是论文的搬运工。归来三年仍是“土狗”,不能支撑你到一些互联网大厂就业,哪怕你是985的硕士。 最近又到了保研、考研选方向的时候,我发现每年都有同学被忽悠进一些看似转码高薪,但实则天坑的方向。我西交搞深度学习故障诊断的同学,今年他们课题组10个基本上都找了结构岗。 浙大搞机电控制的同学也是如此,所谓的深度学习,其实只是改模型、调参数、水论文,最后你的代码能力根本支撑不了你就业,哪怕你是985的硕士。还有嵌入式控制,我机器人所的学长是北航本硕,研究生三年完全搞的是嵌入式软件,但后来还是找了结构岗。 不是说找不到,而是这两年嵌入式的工资性价比很低,年薪只比结构高几万,但加班强度和难度是机械的好几倍,所以综合来看,机械结构的性价比更高。 包括我自己之前在医疗器械大厂实习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确实算法和控制工程师的强度是要比结构高很多的,经常要加班到八九点。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top3或者顶级985也好,如果你没有对应的极强自学能力,加上实习经历,或者你的老师根本就不放实习,那根本就转不了码。 我目前周围能转码成功的,一定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首先,老师很懂代码,并且有很多相关项目;其次,自学能力极强,自学代码刷了足够多的LeetCode题;最后,跑去外地有2到3段大厂的实习经历,他才能转开发、转算法成功。 我知道对于很多专业同学来讲,转码是一种执念。就我当时保研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奔着转码的高薪去的,但后来真正读了研究生,就会发现基本上所有人最后大家走的还是机械结构岗。 就目前这个就业环境,计算机多卷就不说了。 一是HR刚开始只能看到你的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很容易都过不了初试简历关,而且现在很多都是AI直接筛简历,很可能被直接pass掉。 二是很多实验室用python去搞什么AI、搞深度学习,说白了都是论文东拼西凑,面试的时候让你现场手撕代码,你就露馅了。 所以如果大家不管是在考研还是保研,去选导师、选课题组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到底有没有转码成功,如果没有就快跑。也一定不要只看老师官网上写的他的那些研究方向,一些表面上搞代码的老师,自己不是科班出身,能力也有限,真正学生能转码的真的凤毛麟角。 机械这个专业本来就属于万金油,工作相对稳定,这两年也在回暖,裁员基本上也最后才轮到机械,因为成本也相对便宜。而算法属于更迭很快,包括其实每年最火的专业也是每2到3年一更迭的,很可能当你学成之后,热门的行业已经换了。

0 阅读:2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