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当年为了对付苏军的钢铁洪流,我军大量生产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然而,由于

千浅挽星星 2025-09-25 18:39:37

[微风]当年为了对付苏军的钢铁洪流,我军大量生产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然而,由于生产过多,这种导弹一直沿用至今。红箭73反坦克导弹经过多次改进,弹头、火箭发动机和观瞄设备性能大幅提升。虽然无法穿透主战坦克的前装甲,但对于轻装甲目标和掩体来说,它仍然具备不错的效果。   上世纪60年代末,珍宝岛冲突之后,中国军队在与苏联的对抗中,感受到了什么叫实力上的碾压。   当时苏联凭借着威力强大的T-62坦克猛攻中国的单兵反坦克,中方军队派出的单反坦克上了战场后,根本伤不到敌军的一分一毫,简直跟关公面前耍大刀没啥两样。   那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急需要一款能抗住压力的反坦克导弹,于是,红箭73就应运而生了,它是从苏联的AT-3“萨格尔”导弹上仿制过来的,也是中国第一款反坦克导弹。   为了筑牢反坦克防线,国家大力投资,造出了一批批的红箭73,从1978年定型,到1979年批量装备部队,红箭73一用就用了几十年。   刚装上没多久,红箭73也就赶上了对越反击战,当时它还凭借自身的抗打优势在两山战役中立了功。   在1985年的八里河东山战斗中,红箭73导弹分队两波齐射,直接端了越军的两个指挥所,连带营连级干部在内炸死了17人,算是一次精准打击的典型例子。   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红箭73之所以没被淘汰,关键还是国家把它改得好,要知道,最初的红箭型号还得靠人目视跟踪、手动控制,后来经过一路升级,升到BCD型才到了如今的局面。   现在的D型红箭73,不仅多加了CCD电视测角仪和热像仪,就连抗干扰能力和夜战能力都快赶上二代导弹了,跟最早的版本比,红箭73的变化大到连苏联的原版都认不出来了。   虽说现在的主战坦克前装甲越来越厚,红箭73确实打不穿了,但它照样有用武之地,对付轻装甲车辆,碉堡工事,它的威力还够用,而且射程能到4000米,跟远程狙击枪似的。   更重要的是,它便宜,出口价才8000美元,比一枚穿甲弹还划算,现在解放军的合成旅里,不管是装在车上,还是单兵携带,红箭73仍然是最重要的火力补充。     信息来源——环球网《外媒:中国坦克杀手导弹行销全球 诞生众多改型》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