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查了下, 不查不知道,原来 白敬亭:宁愿多交45%的税 也不愿意签公司跟别人

老安聊事 2025-09-25 18:23:09

刚刚查了下, 不查不知道,原来 白敬亭:宁愿多交45%的税 也不愿意签公司跟别人一起混,他用《开端》《长风渡》等作品证明了自己不签公司的正确, 白敬亭没有签公司选择独立发展,结果税也交的多。 45%的税率是什么概念?放在娱乐圈里,几乎是把近一半的收入拿出来缴税。要知道,很多艺人签了公司后,不仅有团队帮忙规划税务、分摊成本,还能靠着公司资源拿到更多商务、影视资源,算下来实际到手的收益未必会少。但白敬亭偏不,他非要跳出这种“省心”的模式,自己扛下所有——没有公司背书,谈资源得靠自己团队一点点对接;没有平台兜底,选剧本得靠自己的眼光反复斟酌;就连税务这种专业又繁琐的事,也得按独立从业者的高标准来缴纳。 这份“不跟别人混”的倔强,其实藏着对职业的清醒认知。娱乐圈里,签公司像找“靠山”,有人靠公司拿到顶流资源,也有人被公司捆绑着接不喜欢的戏、参加不情愿的综艺,最后慢慢磨掉了对表演的热情。白敬亭偏要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选剧本不看流量看质量,《开端》里的肖鹤云,从普通程序员到直面危机的成长,被他演得真实又有层次;《长风渡》里的顾九思,从纨绔子弟到心怀天下的转变,又让他圈粉无数。这些角色能成功,不只是运气好,更因为他不用被公司的KPI裹挟,可以沉下心来琢磨角色,甚至有底气拒绝那些不符合自己定位的资源。 但话说回来,独立发展真的是条好走的路吗?未必。没有公司的人脉网络,他可能要比别人多跑十倍的路才能争取到一个试镜机会;没有团队的专业分工,他的工作室要承担比正规公司更重的压力,从项目对接、宣传营销到后勤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事业。更别提那45%的税,看似是“多缴”,实则是他作为独立艺人对规则的敬畏——不搞阴阳合同,不钻税务漏洞,用最坦荡的方式赚钱,也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演员这个身份。 现在再看他“证明自己不签公司的正确”,其实不是在否定签公司的模式,而是在告诉所有人:不管选哪条路,核心还是得靠自己的实力。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就算签了顶级公司,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但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和定力,就算走独立发展的难路,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景。白敬亭的选择,更像是给娱乐圈里的年轻艺人提了个醒:流量会过时,资源会变动,只有自己的实力和底线,才是最靠谱的“靠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老安聊事

老安聊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