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查了俞孔坚, 不查不知道,原来 他是把中国生态景观从“造景”拉向“救命”的关键

老安聊事 2025-09-25 18:23:08

刚查了俞孔坚, 不查不知道,原来 他是把中国生态景观从“造景”拉向“救命”的关键人物。 1997年从哈佛回来就扎进北大,一出手就办新学院。 当时国内的景观设计还停留在“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传统造景思维里,俞孔坚却带着哈佛的生态理念,直接掀起了一场行业革命。他在北大创立的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第一次把“生态修复”和“城市韧性”作为核心课程,培养出的学生后来都成了国内海绵城市、棕地修复项目的骨干。 最让他出圈的,是“反常规”的设计思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放弃了传统的对称式园林,用乡土野草打造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湿地系统,不仅节约了上亿的养护成本,还成了北京城区最大的“绿肺”。后来的上海后滩公园更绝,他把一块污染严重的工业棕地,改造成了能自我净化的生态廊道,让曾经的“毒地”变成了市民能亲水的湿地公园。 这些年,他一直顶着“不被理解”的压力在坚持。有人说他的设计“不美观”,没有雕梁画栋的精致,可他却认为,真正的景观设计不是“装饰城市”,而是“守护生命”。从应对城市内涝的“海绵城市”理论,到修复退化生态的“生态安全格局”,他的团队已经在全国完成了上百个生态修复项目,直接影响了国家层面的城市规划政策。 如今60多岁的他,依然带着学生跑在项目一线。而正是这位“医生”,用几十年的时间,硬生生把中国的景观设计从追求“面子”的审美游戏,拉回了关注“里子”的生存命题,让“生态优先”终于成了行业不可动摇的准则。可是世事无常,出差坠机了,国家真是损失了一位人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老安聊事

老安聊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