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得知 欧盟突然宣布了! 9月25日,路透社曝出独家消息,G7和欧盟正在暗中筹划给稀土设定价格下限,甚至还讨论要宣布对部分中国出口的稀土征收关税或碳税,说白了就是眼红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想联手扳回一局。在我看来,西方这招简直是黔驴技穷,他们一边在电动汽车、核潜艇这些高端产业上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供应,另一边又想在贸易规则上搞小动作,这种矛盾短期内根本无解。想当年中国还没掌握稀土提炼技术时,西方企业也曾垄断市场、随意定价,如今中国通过几十年技术积累拿下全球92%的加工产能,西方却想靠行政手段强行扭转市场规律,这让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打压,结果反而是加速了本土产业的空心化。更讽刺的是,G7内部早已裂痕重重:日本明确拒绝跟随美国对华加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最近也硬刚美国,直言要“自主做决定”,因为8月份还有2582吨稀土刚从中国运抵欧洲,现实面前,所谓的联盟不堪一击。 稀土的战争从来不只是商业博弈。十七种稀有金属像现代工业的血液,从F-35战机到特斯拉电机,缺了它们高端制造就得停摆。中国甘肃的稀土工厂灯火通明时,德国车企的装配线才敢全速运转。这种依存关系可不是开几次闭门会议就能切断的。 西方总爱把市场规律挂在嘴边,轮到自家吃亏时就换了剧本。上世纪他们掌控稀土定价权,把氧化钕卖到每吨30万美元天价。等中国突破萃取技术把价格压到8万美元,反倒被指责"破坏市场"。这套双标玩得实在溜。 看看现实数据吧!欧盟每年进口的稀土磁体98%来自中国,日本新能源产业库存只够维持三个月。就像逼着心脏和大脑谈判供血价格,这场博弈还没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冯德莱恩那句"自主决定"听着硬气,背后是欧洲车企巨头连夜发给布鲁塞尔的警告信。 历史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当年日本半导体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美国一纸《广场协议》逼得东芝裁员万人。结果呢?三星趁机崛起,英特尔直到今天还在为10纳米工艺头疼。用政治铁拳砸市场链条,反弹的力道往往伤自己更深。 有人幻想在蒙古、越南重建稀土供应链。且不说提炼技术要攻克多少难关,单是酸浴废水处理就够喝一壶。中国南方稀土矿区那些泛红的河水,可是用三十年治污经验换来的警示碑。这种重资产、高污染的产业,早不是撒钱就能速成的游戏。 关税大棒挥下来时,最先喊疼的可能是柏林的新能源车间。宝马i系列生产线现在每90秒就要消耗0.75公斤钕铁硼磁钢,临时换供应商比给飞驰的高铁换轮子还难。这些藏在机器里的金属灵魂,早已编织成全球化的命运蛛网。 当G7会议桌上的咖啡凉透之际,上海港的稀土集装箱正迎着朝阳起航。市场规律从来不管外交辞令,它只认准最坚韧的产业链和最聪明的工匠精神。这场围绕稀土的交锋,终究会写在21世纪工业史诗的扉页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刚刚得知 欧盟突然宣布了! 9月25日,路透社曝出独家消息,G7和欧盟正在暗中筹
小陌故事汇
2025-09-25 17:31:45
0
阅读:131
用户11xxx66
流氓气的废了自己,笑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