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次有些丢脸。全世界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达到150多个,就连美国的一些重要盟友,比如加拿大,英国都已经承认了,但日本却退缩了。日本在美国的施压下,已经决定暂缓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计划。不得不说,日本确实有些丢脸。 说起这次事儿,得从全球大势说起。巴勒斯坦问题纠缠中东几十年,现在加沙局势一团糟,以色列的行动让国际社会坐不住了。联合国大会刚开,西班牙、挪威、爱尔兰这些欧洲国家就带头承认巴勒斯坦国,紧接着法国、比利时也跟上。加拿大和英国作为美国的老伙伴,也没含糊,直接表态支持两国方案,顺势承认。这股浪潮来得猛,全球已超150国点头认可巴勒斯坦的存在,日本却像个局外人,远远观望。 日本的反应可不简单。9月17日,外务省内部消息一出,就传得沸沸扬扬:政府决定暂缓承认巴勒斯坦国计划,已进入最终协调。外相岩屋毅在记者会上直言,承认不是万能药,得等巴勒斯坦建好完整治理体系,还得处理哈马斯这摊子事儿。表面听起来理性,骨子里呢?全是因为美国那边风声紧。华盛顿通过大使馆和外交渠道,一再敲打东京:别轻举妄动,这会让以色列更硬气,加剧中东乱局,还会伤了日美同盟的和气。 美国这压力不是头一回了。早在9月12日,美方就通过多条线警告日本,承认巴勒斯坦等于火上浇油,会让局势雪上加霜。特朗普那边也掺和进来,施压八天,日本就扛不住了。9月19日,岩屋毅正式宣布,不参加9月22日的联合国巴勒斯坦建国承认会议。首相石破茂飞纽约,本来有机会表态,结果也含糊其辞,只说这是何时问题,不是是否。说白了,日本外交总绕不开华盛顿这棵大树,石油进口、安保合作,全系在美国一念之间。 对比其他国家,日本这步走得真叫人摇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支持两国方案,英国外交部强调承认是历史责任的一部分。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打电话给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重申9月22日就行动。这些国家虽是美国盟友,但敢在关键点上分庭抗礼。日本呢?历史遗留的日美安保条约,让它总得看人脸色。回想二战后,日本经济起飞靠美国市场,中东石油也得过美国关卡,这次退缩,不过是老戏码重演。 日本外交的软肋,从岸田文雄时代就显露无遗。他2021年上台时,外相干了五年,处理过朝鲜核事儿、日美同盟强化啥的。可卸任后,2024年10月石破茂接棒,巴勒斯坦这事儿上也没啥大变样。岸田家族本就政治世家,从广岛起步,早年银行生涯让他懂经济,但外交上总偏保守。石破上台,本以为会硬气点,结果在美国压力下,还是选择了低头。这不光是个人问题,更是日本整个外交架构的缩影:经济大国,却在国际事务上总缺把子胆。 全球承认巴勒斯坦的浪潮,为什么这么猛?加沙人道危机闹得人心惶惶,饥荒、医疗崩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发声了:别被报复吓倒,继续施压以色列。民主党参议员默克利直言,美国也该认巴勒斯坦,这是唯一出路。可美国自己呢?国务院拒签巴勒斯坦官员签证,特朗普更威胁:谁敢认,就等着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放话,巴勒斯坦国绝不可能建,犹太定居点还会扩张。这俩铁杆儿一唱一和,日本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日本暂缓的后果,很快就冒头了。9月20日,石破在联合国讲台说,承认是时间问题,可台下外交官掌声稀拉。巴勒斯坦外交部长沙欣公开遗憾,说日本这决定太自然了,希望早日改口。媒体分析,日本这下在中东外交上更孤立,石油供应链一晃荡,东京经济就得抖三抖。党内声音也起来了,有人批外交软弱,岸田旧部翻旧账,讨论中东策略的缺失。国际上,日本形象从和平倡导者,滑向美国跟班的刻板印象。
卡塔尔的反击超乎美以认知,如果完美实现目标,那么中东格局将彻底改变,以色列将非常
【13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