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阿根廷经济崩得连卫生纸都抢,外债堆到2767亿美元,比索贬值400%像坐过山车。这时候中国出手签了个"以物换物"的协议:我们放350亿人民币在阿根廷,他们放等值比索在中国,两国直接用自家货币买卖。到期后账目清零,全程不用碰美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已经持续多年,2023年达到新的高峰。外债高达2767亿美元,比索一年内贬值超过400%,货币几近失去信用,通胀率失控,物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断攀升,民众收入与生活水平却被拖向深渊。 街头的超市货架上,价格一天一个样,人们的工资根本追不上通胀,很多家庭不得不减少肉类、乳制品的消费,连基本的取暖和交通开销都要精打细算。 阿根廷长期受制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美元债务成为经济的枷锁,一旦美元利率上升或国际资本收紧,阿根廷的债务危机就会迅速恶化。 出口受阻,外汇储备枯竭,复苏步伐一再被拖慢,这个曾经富裕的南美国家被迫在债务重组、紧缩政策与社会稳定之间艰难平衡。 正是在这种困境中,中国与阿根廷在2023年底达成了价值35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这成为阿根廷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货币互换的意义不仅是提供一笔资金,它让阿根廷在国际贸易中不再完全依赖美元,可以用人民币直接与中国结算,这极大缓解了阿根廷外汇紧缺的压力。 以往,阿根廷要先用比索换美元,再用美元支付中国进口的设备,如今则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和比索进行结算,省去了中间环节,也避免了美元汇率的巨大波动风险。 这种合作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阿根廷利用人民币采购了中国的大型能源设备、光伏发电机组、电动车和电池,为国内的电力网络和公共交通升级提供了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则用比索大规模购买阿根廷牛肉和锂矿,满足国内对优质食品和新能源资源的需求。 2024年,中国几乎买下了阿根廷75%的牛肉出口和几乎全部锂矿产量,不仅拉动了阿根廷出口收入的增长,也给当地农牧业和采矿业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缓解了部分失业压力。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种本币结算模式正在打破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多年来,美元被视为国际贸易的唯一锚定货币,导致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在贸易中面临高昂的汇兑成本和美元流动性风险。 阿根廷的做法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本——印度、巴西等国也开始探索本币交易的可能性。这不仅是阿根廷的胜利,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让全球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 当然,这种合作并非没有局限。货币互换和本币结算能够在短期内缓解阿根廷的外汇危机,为经济赢得一些缓冲期,改善民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但它并不能彻底解决阿根廷的通胀根源,也无法替代国内的结构性改革。 阿根廷的财政赤字、生产效率低下、产业链过于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等问题,仍然是长期发展的桎梏。如果不在宏观政策、产业升级、反腐和税制改革上做出更深入的调整,这些临时的资金和贸易便利最终可能只是一剂止痛药,而非治愈病根的良方。 这场合作对全球金融格局也有重要启示。世界经济正在从单一美元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新兴市场国家不愿意再完全依赖美元,它们希望找到更稳定、公平的结算方式。而人民币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贸易和金融合作,正在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阿根廷案例证明,人民币不再只是中国的货币,而是可以成为国际市场稳定器的一部分。
去年阿根廷经济崩得连卫生纸都抢,外债堆到2767亿美元,比索贬值400%像坐过山
颜冬白云
2025-09-25 14:08:37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