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飞机那么害怕火控雷达照射?不夸张的说,一旦被火控雷达照射,就是歼 20 也跑不掉。 火控雷达跟普通搜索雷达的区别,堪比狙击枪瞄准镜和广场探照灯。 普通雷达的波束宽,覆盖范围大,只能大概定位目标,就像在黑夜里用手电筒扫,知道有东西却看不清细节; 火控雷达的波束窄到只有几度,每秒能对目标进行 30 到 50 次扫描,把距离、速度、高度这些数据算到米级精度,相当于狙击手用瞄准镜死死咬住猎物,连猎物的呼吸节奏都能摸得一清二楚。 更关键的是,这些数据会直接传到导弹系统,就像手指已经扣在扳机上,就等最后发力。 2024 年年初的印巴边境空战,把这种 “锁定即终结” 的局面演得明明白白。 当时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挂着 “流星” 导弹号称要 “突破巴方防空圈”,结果刚进入巴基斯坦领空 15 公里,就被巴军歼 - 10CE 的火控雷达盯上。 歼 - 10CE 搭载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在 120 公里外就捕捉到阵风的信号,随后波束死死粘住目标,连阵风释放的电子干扰都没挣脱。 现代火控雷达都带频率捷变技术,能跟着目标的干扰信号调整频率,就像猎犬不管猎物怎么绕圈,都能咬住气味不放。 接下来的场面完全是一边倒。阵风的 “流星” 导弹最大射程 80 公里,而歼 - 10CE 发射的 PL-15 导弹射程达 150 公里,还没等阵风飞行员反应过来,PL-15 就已经飞抵。 最终阵风被击中后,残骸坠落在边境地带,从雷达锁定到击落,全程只用了 1 分 20 秒。 事后印度军方承认,阵风的电子告警系统虽然检测到被锁定,但导弹速度太快,战机根本没机会做规避动作 ——PL-15 的速度达 4.5 马赫,是阵风最大速度的 2 倍多,这种速度差下,再灵活的战机也躲不开。 再看 1982 年的贝卡谷地战役,更是火控雷达主导战局的经典案例。 当时叙利亚在贝卡谷地部署 19 个 SA-6 导弹阵地,还安排了 82 架战机护航,觉得靠这些能挡住以色列空军。 可以色列先派电子战飞机干扰叙军的搜索雷达,让他们变成 “瞎子”,接着 F-16 战机群抵近,火控雷达逐个锁定 SA-6 的发射架。 SA-6 导弹的火控雷达虽然能追踪目标,但反应速度比 F-16 慢了 0.8 秒,刚开机就被以色列的反辐射导弹盯上。 两天下来,叙军 70 架战机被击落,19 个导弹阵地全被摧毁,而以色列只损失了几架无人机,创造了 82:0 的交换比。 有人觉得隐身战机比如歼 20 能例外,其实不然。 歼 20 的隐身涂层主要针对普通搜索雷达的 S 波段、L 波段,而火控雷达常用的 X 波段波长更短、精度更高,就算是隐身战机,在 X 波段雷达面前也会暴露信号。 更重要的是导弹的过载能力 —— 现代空空导弹的过载普遍能达到 60G,而人类飞行员最多只能承受 9G 的过载,战机的机动极限远不如导弹。 就算歼 20 能做出复杂的规避动作,导弹靠自带的主动雷达制导,再加上红外成像双模引导,能牢牢跟着目标,根本甩不掉。 1999 年 F-117 的陨落也印证了这一点。当时美军觉得 F-117 的隐身性能天下无敌,连火控雷达告警系统都没装全。 结果南联盟的防空部队用老式 P-18 雷达摸到 F-117 的大致位置后,迅速打开萨姆 - 3 导弹的火控雷达 SNR-125。 刚好 F-117 投弹时弹舱打开,隐身性能下降,火控雷达瞬间锁定,两枚导弹直接命中。 飞行员戴尔・泽尔科后来回忆,只听到一声巨响,仪表盘全黑,连跳伞都差点来不及,可见火控雷达锁定后,就算是隐身战机也难逃一劫。 现在的火控雷达还在不断升级,有的已经能同时锁定 8 个目标,导弹的制导精度也越来越高,甚至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追踪目标。 统计近几十年的空战案例,战机被火控雷达锁定后,被击落的概率超过 70%,就算释放干扰弹、做机动规避,成功率也不到 15%。 毕竟导弹的速度比战机快、机动性比战机强、制导方式比战机的反制手段更先进,一旦被火控雷达盯上,就像猎物被狙击手瞄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说飞机怕火控雷达照射,不是夸张,是有实实在在的技术差距和实战案例支撑。 不管是普通战机还是隐身战机,只要被火控雷达的波束粘住,就很难摆脱导弹的追击,这也是为什么各国空军都把 “反雷达探测”“电子干扰” 当作重点训练科目 —— 毕竟在火控雷达和导弹的组合面前,任何战机都不敢掉以轻心。 信源:为什么飞机那么害怕火控雷达照射?——新浪网
老铁们,9月24日这两条新闻放一块看才叫刺激:咱们的空警-600刚在福建舰完成电
【50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