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与中国达成史无前例的合作。 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向中国供应能源的合同史无前例。 回顾中俄能源合作历程,你会发现这条合作之路早已铺就,并且越走越宽。两国于能源领域的合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深深植根于长期且深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稳固的关系,为双方能源携手奠定了坚实根基。 回溯至1996年,双方便签署了携手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此后,逐步搭建起副总理级的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这一高层级机制,为两国能源合作构筑了坚实的顶层设计与沟通桥梁。 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正式开通,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改写了中国进口原油80%必经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破土动工。此管道最终输气能力可达每年380亿立方米,合同期绵延30载,堪称全球天然气合作里的重大战略性项目。这些扎实的项目,为今天“史无前例”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为什么佩斯科夫会将此次合作称为“史无前例”呢?这恐怕不仅仅是指合作的规模,更在于其在新时期所承载的深度与广度。 近年来,中俄能源贸易规模显著增长,俄罗斯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颇为可观,达到惊人之数,在当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中,其占比几近五分之一,凸显双方能源贸易的紧密程度。 同时,俄罗斯对华的管道天然气输气量和液化天然气出口量也大幅增长,使俄罗斯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能源供应国。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像“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等一系列标杆性项目的稳步推进和可靠运营。 当前的国际能源市场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俄罗斯方面也明确表示,其能源出口成功地实现了向其他市场的转向,东方市场对其而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了“溢价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与中国这样稳定且需求巨大的伙伴达成一份长期稳定的“史无前例”的合同,对俄罗斯意味着获得了可靠的经济支撑和发展动力,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此外,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化还具有超越双边的广泛意义。它不仅是两国互利共赢的典范,也为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的能源市场稳定作出了贡献。 双方在能源结算中积极推广使用本币,这既是应对国际金融体系不确定性的务实之举,也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格局的多元化,对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两国于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始终维持着紧密的协调与配合,携手坚守真正意义上的多边主义。 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俄罗斯与中国达成的这项“史无前例”的能源合作,绝非偶然。它是中俄两国长期友好关系、高度互补的经济结构以及共同战略利益驱动的必然结果。 这份合作扎根于过去数十年来两国在能源领域打下的坚实基础,立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双方务实的需求,更着眼于未来共同发展的愿景。 它不仅为俄罗斯能源出口与地区发展注入强劲而稳定的动力,更为中国能源安全及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无疑是中俄两国互利共赢合作的又一卓越典范。 正如佩斯科夫所强调的,这样的合作无疑将使两国所有相关地区获得良好的发展驱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样的“史无前例”的合作不断推进和落实,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将得到进一步充实,两国人民也会从中收获更多的实实在在的福祉。
就在刚刚 俄罗斯与中国达成史无前例的合作。 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
沈言论世界
2025-09-25 10:45:0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