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台的特朗普,从头到尾就翻来覆去传递着他的思维方式:“我很擅长干

寻觅往昔风华 2025-09-25 10:18:36

站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台的特朗普,从头到尾就翻来覆去传递着他的思维方式:“我很擅长干这事,你的国家要完了” 。   这场演讲发生在他担任美国总统期间,舞台是全球瞩目的联合国大会,内容却几乎变成了个人秀,他抛出的观点一如既往地高调,充满威胁和指责。   他点名中国、伊朗、欧洲、印度、俄罗斯,言辞犀利,仿佛全世界都在走歪路,唯有美国在他领导下“再次伟大”。   比如他曾在大会上将病毒的责任甩给中国,又在能源议题上批评德国依赖俄罗斯天然气,指控欧洲在移民政策上“自找麻烦”,对伊朗更是直接放狠话说必须收手,否则“有大问题”。   这些场景被全球媒体广泛报道,不仅引发各国代表的反感,也让不少舆论认为这是“威胁外交”的范本,这样一场演讲,不仅仅是对政策的宣讲,更像是特朗普式的对外表演,他到底想传递什么?   如果把这场演讲放在大格局里看,就会发现它展现的不是政策细节,而是特朗普对世界的根本态度:他把联合国当成一个大舞台,借机强调所谓的美国优先,把其他国家一一拉出来“敲打”。   这种话术很有煽动性,他并不追求长篇论证,而是不断重复一句话——你们要完了,这样的表达像是在做一场脱口秀,内容简单粗暴,却能抓住注意力,站在美国国内的角度,他的支持者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强硬姿态,但在国际社会看来,这种演讲更像是孤立主义的投射,表现出对多边机制的漠视。   美国想要拉拢盟友,却同时骂盟友买俄气、搞绿能、收移民,这种逻辑上的矛盾让外界越来越不信服。   从传播角度讲,特朗普的风格确实很容易上头,他懂得利用夸张语气和冲突感制造话题,把复杂的国际关系压缩成一句“听我的就行”。   这种简单化表达在选民眼里可能有快感,但在联合国这种多边场合,听起来就像是对其他国家的公开羞辱,尤其在涉及中国问题时,他甩锅的方式更是缺乏事实支撑,这不仅没有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反而激起不少国家对美国单边主义的不满。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演讲体现了一种长期的战略姿态:美国试图通过语言霸权维持国际话语优势,当他说“欧洲要完了”“伊朗要完了”时,本质上是在提醒各国,你们要么跟着美国,要么自己承担代价。   这是一种带威胁色彩的控制欲,但这种做法只能在短期内起到震慑效果,长期看反而会让盟友疏远,现实已经证明,欧洲在能源问题上并没有完全照搬美国的意见,中国在科技和经贸领域也在稳步推进合作,伊朗问题更没有因为他的高压喊话就彻底解决。   这类演讲带来的后果,是让联合国大会失去了讨论合作与和平的氛围,变成了一个展示单边主义的平台,外交不该是威胁游戏,国家间的分歧本来需要谈判和妥协,但特朗普的做法放大了对立,他把美国塑造成唯一正确的玩家,其他人都被贴上“要完了”的标签,这种二元对立的逻辑,短期能满足国内选民的情绪,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注定难以持久,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是靠吓唬别人来维持的,而是要靠真正的合作和公平。   语言有力量,尤其在国际舞台上,说出来的话往往比武器更具冲击力,特朗普的演讲方式看似豪横,实则暴露了美国的焦虑,一个真正自信的大国不需要不停喊别人“要完了”,因为真正的实力会在事实中展现出来,真正能打动世界的,是建设性的方案和可持续的合作,而不是一场场喊麦式的演讲。   问题来了,你觉得这种靠威胁堆砌的外交风格,能在今天复杂的国际环境里走得远吗?   参考资料:鲁中晨报——特朗普联大演讲“炮轰”全球,抱怨发言不顺,联合国回应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寻觅往昔风华

寻觅往昔风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