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太原兵工厂工人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16个工友去投奔。谁也没想到,这一去,他竟成了名留青史的人。 1940年8月1日,太行山区的靶场。彭德怀端起一支新步枪,对着百米外的靶子连开三枪。硝烟散后,报靶员喊:“三个十环!” 彭总拍着枪托称赞:“刘贵福这枪,比三八大盖还好使!” 这支让战士们爱不释手的 “八一式马步枪”,出自曾在阎锡山兵工厂打工的刘贵福。 更让人意外的是,它从设计到量产,只用了 18 个月。背后藏着一段热血故事。 1937 年 10 月,太原城,30 岁的刘贵福站在兵工厂废墟前,看着日军坦克碾过 “太原兵工” 的铜牌,拳头攥得咯咯响。 他是阎锡山手下的枪械装配领工,曾亲眼看见国军将领把新的捷克式步枪运到西安倒卖。可前线战士,只能用汉阳造跟日军拼刺刀。 工友孙云龙说:“八路军在临汾招兵!平型关一仗,干掉了一千多鬼子!” 刘贵福想起在风陵渡的见闻:八路军帮老乡收玉米,伤病员还把水让给孩子。这和国军 “抓壮丁、抢粮食” 的做派完全不同。 当天晚上,刘贵福召集 16 个工友:“我要投奔八路军。想留下的,我给路费;想跟我走的,天亮就出发!” 钳工老李第一个站起来:“刘师傅去哪,俺就去哪!” 17 人白天躲着走,晚上赶路。饿了啃窝窝头,渴了喝山沟里的水。走到吕梁山区,孙云龙脚底磨出了血泡。刘贵福撕下衣襟给他包扎:“再坚持两天,过了汾河就是八路军的地盘。” 10 月 28 日,他们见到了临汾刘庄的八路军办事处。17 个汉子相拥而泣。 彭雪枫亲自来迎接:“延安不缺枪,缺的是造枪的人!” 刘贵福拍着胸脯保证:“给我三个月,造出让鬼子害怕的家伙!” 1937 年 12 月,刘贵福到了延安柳树店。所谓的 “兵工厂”,只有几台旧车床。工具库里,连个像样的钻头都没有。 没有深孔加工设备,他们就在车床上加装自制的深孔钻,用牛油混着石灰当润滑剂;没有拉来复线的机器,刘贵福用报废的铁轨钢,靠冷挤压法拉出了膛线。 撞针材料最棘手,普通钢材一打就断。刘贵福看见一位老匠人用特种钢刻印章,立刻带孙云龙上门拜师。最后,造出了耐用的撞针。 1938 年 3 月,第一支 “无名式马步枪” 诞生。刘贵福带着样枪找朱德,朱老总连开 50 枪,称赞道:“这枪轻便得像马枪,拼刺时比鬼子的刺刀还长!” 枪托里还藏着个小抽屉,能放擦枪布和零件,战士们很惊喜。 1939 年 5 月,延安办工业展览会。毛主席握着枪不放:“咱们自己造的枪就是好用!刘贵福同志,你是生产线上的英雄!” 当场题字相赠。 1939 年 10 月,刘贵福带着图纸到了黄崖洞兵工厂。当时八路军有 18 万人,平均每支枪只有 3 发子弹。刘伯承提了要求:“枪要轻,能背着跑山路;刺刀要长,拼刺时不吃亏!” 刘贵福天天泡在车间改设计:铁轨钢硬度不够,就把刺刀改成三棱结构。这样一来,强度提高 3 倍,放血效果也更明显;为了让刺刀快些展开,设计了弹簧卡扣,一甩就能固定,比三八大盖快 3 秒。 1940 年 7 月,新枪试射成功。彭德怀亲自测试:“这准星,不愧是‘天下第一准星’!” 听说枪管的用料是从白晋铁路拆的铁轨,彭总笑了:“鬼子修铁路,倒给咱造枪,划算!” 8 月 1 日建军节,“八一式马步枪” 开始量产。工人们日夜赶工,把铁轨切成枪管、机匣、刺刀,还用核桃木做枪托。1941 年底,3000 支枪送到前线,战士们说:“这枪打鬼子,一个顶俩!” 1941 年的黄崖洞保卫战,八路军靠 1000 支八一式马步枪,跟 5000 日军打了八昼夜。最后歼灭 1000 多鬼子,自己只伤亡 166 人。彭德怀战后说:“八一式马步枪立了大功!” 抗战结束后,这枪的传奇还在继续。解放战争时,黄崖洞兵工厂又造了 6000 支,帮着解放了全中国。 1949 年解放太原,彭德怀看着缴获的美式步枪:“这些洋玩意儿看着花哨,不如咱自己造的实用!” 从阎锡山兵工厂的工人,到八路军的军工专家,刘贵福用双手证明了 “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他设计的八一式马步枪,不只是一把枪,更是中国人自力更生的象征。
1937年,太原兵工厂工人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16个工友去投奔。谁也
靖江的过去
2025-09-25 09:41: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