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张灵甫在覆灭前,让高级将领全部自杀,副参谋长李运良装作要自杀,跑到洞口,用匕首往腮帮子上擦着皮划了一刀,弄得满脸都是血,倒在外面装死。当解放军战士冲到洞口时,李运良马上大声喊叫,让解放军给他找医生治伤。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以机动灵活的战术将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包围于山东沂蒙山区的孟良崮一带,从而揭开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战役的序幕。 整编第七十四师是国民党军中的精锐部队,全副美械装备,由黄埔出身的张灵甫担任师长。 该部因其战斗力较强,一向受到南京方面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孟良崮战役中,这支部队却因为指挥决策失误、内部矛盾以及解放军的英勇作战而最终遭到覆灭。 战役初期,第七十四师在未获得侧翼有力掩护的情况下,贸然深入解放区。 当发现被华东野战军多路部队合围后,师长张灵甫召集高级军官商讨对策。 副参谋长李运良提出建议,认为应当放弃重型装备,迅速占领孟良崮制高点,依托复杂山地地形进行固守,等待外围增援。 张灵甫在经过考虑后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全师上山布防。 然而这一决策带来了严重后果。 孟良崮山区岩石遍布,国军难以挖掘有效工事,同时水源严重缺乏,士兵和骡马连日缺水,战斗力大打折扣。 更严重的是,山地地形反而使第七十四师的机械化装备无法发挥优势,重炮等武器在山地行动困难,几乎成为摆设。 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各部队迅速收缩包围圈,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逐步压缩第七十四师的防御空间。 随着战事发展,张灵甫逐渐意识到固守孟良崮的决定可能导致了全师陷入绝境。 据战后一些史料记载,张灵甫曾多次致电南京和邻近部队求援,但增援部队或因遭到阻击,或因行动迟缓,始终未能有效突破解放军的阻击线。 在这种情况下,张灵甫与李运良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张灵甫认为李运良的建议使全师陷入了被动局面,而李运良则坚持认为当时的选择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5月15日,两人在指挥部发生了激烈争吵。 情绪激动的张灵甫甚至拔出手枪向李运良射击,但子弹未能击中。 在其他军官的劝阻下,事态没有进一步恶化,但自此李运良与张灵甫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指挥系统内部出现严重裂痕。 5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 各突击部队冒着枪林弹雨,勇猛冲向第七十四师最后据守的阵地。 在解放军即将攻入师指挥部之际,张灵甫向身边军官提出了"集体成仁"的号召,并率先举枪自尽。副师长蔡仁杰、旅长卢醒等人相继跟随。 而李运良则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用手枪对着自己的脸颊开了一枪,但只是擦破皮肉,随后倒地佯装死亡。 当华东野战军战士冲入指挥部时,发现了倒在地上的李运良。 起初他试图隐瞒身份,声称自己只是一名上校军官,但经过被俘的第七十四师人事科长指认,其少将副参谋长的身份最终得到确认。 李运良随后被送往华东野战军政治联络部,在那里他获得了人道待遇。 根据当时解放军的俘虏政策,高级军官在饮食、住宿等方面都得到适当照顾,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与其他被俘军官交流。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李运良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参加了华东野战军组织的学习活动,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 在一场被俘军官座谈会上,他主动发言分析了第七十四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批评了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并表示愿意与过去划清界限。 他的发言引起了在场不少军官的共鸣,许多人随后也表达了类似的立场。 6月9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亲自会见了李运良等被俘军官。 陈毅向他们详细解释了共产党的宽大政策,并分析了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 他指出,蒋介石政权脱离人民、依赖外国势力、战略决策失误,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 这次会见给李运良留下了深刻印象,进一步促进了他的思想转变。 此后,李运良积极投入思想政治学习,主动交代自己的历史经历,承认过去参加内战是错误的。 他还协助解放军干部做其他战俘的工作,动员他们坦白过往,争取宽大处理。 由于表现良好,李运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释放。 他没有再回到国民党军队,而是选择返回东北老家,过上了普通农民的生活。 信源: 抗日战争纪念网——国军名将领张灵甫之死:谜雾重重的一出“罗生门”; 文汇网——最后时刻,张灵甫打电话给蒋介石告诉他自己决定杀身成仁,蒋说:“祝你成功!
1947年,张灵甫在覆灭前,让高级将领全部自杀,副参谋长李运良装作要自杀,跑到洞
晨曦初照映心暖
2025-09-24 17:44:33
0
阅读:1141
Mxlszj
陋编:张是被解放军击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