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飞行员刘玉堤在返航途中,无意间发现,自己身下竟有一群黑压压的敌机,足有六七十架! 2023 年,某空军基地的停机坪上,歼 - 20 飞行员陈浏正低头擦拭一枚泛着铜绿的飞行徽章,这是外公刘玉堤留下的遗物,背面刻着 “1951.11.23”,正是那场清川江空战的日期。 指尖划过徽章上的战机图案,他想起外公临终前 “大力发展轰炸机” 的嘱托,仿佛看到 62 年前,外公驾驶米格 - 15 在朝鲜上空单机闯敌阵的身影。 1951 年 11 月 23 日 14 时,朝鲜清川江上空的地面指挥中心里,通讯兵突然收到一段急促的摩斯电码:“发现敌机群,数量约 60 架,呈口袋阵,航向直指我返航机群!” 发报人正是刘玉堤。当时他刚完成巡逻,本可直接返航,却在发现敌机后第一时间向地面通报。地面指挥员张积慧接到消息时,手心瞬间出汗。 24 架志愿军米格机正朝着伏击圈飞去,若不及时调整航线,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下令:“全体机群左偏 30 度,爬升高度至 8000 米,刘玉堤单机牵制,伺机撤离!” 此时的刘玉堤已驾驶米格 - 15 钻进云层。他发现敌机群中,F-84 战机因挂载炸弹机动性受限,F-86 虽灵活却分散在外侧警戒。 这是个绝佳的牵制机会!他没有选择远距离开火,而是借着云层掩护,悄悄绕到一架 F-84 的侧后方。150 米的距离里,他能清晰看到敌机驾驶员的头盔反光,手指紧扣扳机。 这个距离是他在东北老航校时,教员李汉反复强调的 “致命距离”,既能避开敌机尾炮,又能保证炮弹精准命中要害。 随着一阵火光,敌机引擎被击穿,冒着黑烟下坠,而刘玉堤的战机也被碎片击中,油箱开始漏油。 “刘玉堤,立即撤离!你的油量已不足返航!” 地面指挥的呼喊从耳机传来。但他看着仍在缓慢移动的敌机群,知道自己一撤,伏击圈还会重新收紧。 他咬咬牙,拉杆爬升,故意暴露机身吸引 F-86 的注意。果然,12 架 F-86 立刻追了上来。 刘玉堤利用米格 - 15 在高空的速度优势,不断做着 “S” 型机动,时而俯冲时而爬升,把敌机群搅得大乱。 期间,他还抓住间隙,又击落一架 F-86,直到油表指针指向零,才朝着浪头机场滑翔而去。 1980 年,已担任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的刘玉堤,还常去基层部队调研。一次在某轰炸机部队,他发现机组训练仍沿用老旧方法,当即提出 “要结合现代空战需求,改进轰炸精度测算方式”。 他还亲自登上轰炸机,和年轻飞行员一起研究战术,把自己在朝鲜空战的经验整理成《近距离空战技巧》手册,发放到各部队。 晚年的他,虽不再驾驶战机,却始终关注空军装备发展,多次向有关部门建议 “加快轰炸机国产化进程,提升远程打击能力”,这些建议后来都被纳入空军建设规划。 而刘玉堤的精神,也在家人身上延续。儿子刘飞保虽因视力问题没能成为飞行员,却选择了地勤岗位。 1998 年,某战机在训练中出现发动机故障,刘飞保带领团队连续工作 28 小时,最终找到故障原因,避免了事故发生。 他常说:“父亲教会我,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守住‘保家卫国’的初心。” 外孙陈浏更是从小就立志成为飞行员,2017 年,他驾驶歼 - 20 参加朱日和阅兵,飞过天安门上空时,心里默默对爷爷说:“爷爷,您看,咱们的战机越来越强了。” 如今,刘玉堤虽已逝世多年,但他的故事仍在空军部队流传。他留下的飞行手册、空战笔记,成为飞行员训练的重要参考;他当年单机闯敌阵的战术案例,被写入空军战术教材。 2024 年,某空军基地还专门设立 “刘玉堤英雄展区”,陈列着他的飞行服、勋章和米格 - 15 战机模型,供年轻官兵参观学习。 而外孙陈浏仍驾驶着歼 - 20 守护蓝天,每次执行任务前,他都会带上那枚刻有 “1951.11.23” 的徽章,仿佛外公就在身边,与他一同守护这片天空。 从 1951 年朝鲜上空的米格 - 15,到如今翱翔蓝天的歼 - 20;从单机闯敌阵的孤胆英雄,到三代人传承的空军情结,刘玉堤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人传奇。 他用一生诠释了 “敢于亮剑、勇于胜利” 的军人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在守护国家空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主要信源:(光明网——李汉、张积慧、刘玉堤……4K超高清!看志愿军空军英雄真实影像;澎湃新闻——献礼建党百年 记录百名先锋丨孤胆空军英雄刘玉堤: 一战击落4架敌机)
1951年,志愿军飞行员刘玉堤在返航途中,无意间发现,自己身下竟有一群黑压压的敌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24 17:43: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