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八路军战士张思问被俘后,随即被转送到东北当了日军的“特殊工人”,一次

受伤的金珂 2025-09-24 13:17:49

1943年,八路军战士张思问被俘后,随即被转送到东北当了日军的“特殊工人”,一次外出时,一位老农趁日军不注意告诉他一个秘密,说:“你们干完活就要被机枪‘点名’,河对面就是苏联,赶紧跑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1943年那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决定几百个中国劳工生死的,从来不是手里的铁锹有多锋利,而是一些悄悄流传的“情报”,故事的主角叫张思问,本名张世文,冀中冀东来的八路军战士,在冀南反扫荡中重伤被俘,那年他才21岁。 他被塞进闷罐车,和无数战友一起,像牲口一样被运到了黑龙江的东宁要塞。 这里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官方说是为了防御,其实鬼都看得出,这是日本人准备捅向苏联后背的刀子。 对张思问他们这些“特殊工人”来说,这里就是个人间地狱,死亡的气息,根本不用人说,它自己会飘进你的眼睛和耳朵里,工棚西边,新挖开的战壕黑洞洞地敞着口;三挺九二式重机枪,黑漆漆的炮口,死死地盯着他们睡觉的地窖式窝棚。 监工手里的皮鞭嵌着铁钉,甩起来带着血丝,工友王麻子被煤堆活埋,尸体直接被拖去喂了狼狗,大家早就麻木了,甚至有人亲眼见过,冻土里一层压一层,全是同胞的尸骨,劳工间早就流传着一句话:“活干完,人就没了。” 真正的死亡信号,来自仓库里那几十袋生石灰。 名义上是“处理垃圾”,可张思问在山西就听说过,日军就是用这玩意儿处理被屠杀的战俘,一个日本兵甚至得意地用手比划“点名”的动作,那手势,分明就是机枪扫射的样子,所有线索串联起来,指向一个结局:他们就是待处理的“垃圾”。 转机来得悄无声息,一个给日军修车的老农,趁着鬼子不注意,压低声音告诉了张思问真相,老汉说,“机枪点名”是真的,生石灰就是给你们准备的,他半年前在鹤岗煤矿的儿子,就是这么没的。 老汉颤抖的双手,递过来一句救命的情报:“河对岸,就是苏联,”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所有人的求生欲,为什么逃?怎么逃?答案都有了,整个劳工营的气氛彻底变了,山西战友李铁柱连夜把铁锹磨得锋利,哑巴陈恩也拆了床板做木棍。 张思问则悄悄对上了一个老战友的口令,迅速拉起了一个核心小队,他们把行动时间定在了九月十一日,那天是每月一次的“洗澡日”,守备最松,浴室里水汽弥漫,枪栓都可能受潮,情报,被他们用到了极致。 暴动在那天猛然爆发,张思问一铁锤解决了翻译官,三十多个劳工一拥而上,夺下两支三八大盖,点燃了工棚,混乱中,他们冲向冰冷的界河,有人翻铁丝网时裤脚被挂住,张思问还扛着一个年轻的唐山学生兵。 河对岸苏军的探照灯亮了,机枪也朝着水面扫射,他们被当成了日本特务,上岸后,张思问撕开衣服,露出背上被日军刺下的“八路”两个大字,这无声的情报,瞬间证明了他们的身份,那个学生兵,上岸第一件事就是把枪扔回江里,生怕引起任何误会。 活下来的三十一人,后来加入了抗联教导旅,张思问没再端枪,他学起了无线电和密码技术,成了一名专门侦听关东军情报的技术人员,他的人生,彻底和“情报”绑在了一起。 官方信源: 新华社《逃离日军要塞的中国战俘》 中央档案馆编《日军侵华暴行档案:劳工卷》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 新华社——逃离日军要塞的中国战俘 抗日战争纪念网——张思问

0 阅读:0
受伤的金珂

受伤的金珂

受伤的金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