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不再寻求WTO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
1. 政策声明的核心内容与背景
2025年9月24日,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当前及未来的谈判中,中国将不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S&DT)。这一表态由商务部官员李成钢作出,旨在彰显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大国担当”
但需特别强调:中国仍坚持自身“发展中国家”身份不变。官方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没有改变”1。这意味着,中国仅承诺在“新增谈判议题”中不主动要求新优惠,而非放弃既有身份或已享有的待遇。
2. 此举意味着什么?——多重维度的解读
(1)政治信号: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回应外部压力
对美欧质疑的策略性回应:美国自特朗普政府起,多次要求WTO改革“发展中国家”认定标准,并推动剥夺中国享受S&DT资格2。2023年美国国会甚至全票通过法案要求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中方此举可视为以“不寻求新增待遇”的灵活姿态,缓解外部压力,避免被孤立。
维护多边主义形象:通过主动让步,中国强化“负责任大国”定位,支持WTO改革进程,防止美国以“中国滥用发展中国家身份”为由破坏多边贸易体系。
(2)实际影响有限:既有待遇不受影响,且原本享受较少
历史事实:中国入世时已大幅让步: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虽坚持发展中国家身份,但仅获准享受155条S&DT条款中的15条,远少于其他发展中成员。商务部2021年亦强调,“中国实际享受到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比其他发展中成员要少”。
新谈判领域本就难获优惠:WTO近年推动的电子商务、投资便利化等新议题,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定,发展中国家普遍难争取实质性优惠。中国“不寻求新增”实为务实选择,避免在无望领域消耗谈判资源。
(3)经济逻辑:发展水平提升,部分领域已接近发达标准
关键指标已超越典型发展中国家:2022年中国人均GDP达1.27万美元(虽仅为发达经济体1/5),人类发展指数(HDI)全球第79位。在贸易政策上,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7.4%)已“低于所有发展中成员,接近发达成员水平”。
产业竞争力倒逼规则适应: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在新能源、5G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若在新规则中坚持“发展中国家”特殊保护,反而可能阻碍市场准入。
(4)战略考量:分化对手,团结发展中国家阵营
避免被“精准打击”:美国意图将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剥离,制造“中国占便宜”的叙事。中方主动表态“不寻求新增待遇”,可削弱美方道德攻势,同时强调“身份不变”,继续与发展中国家保持战略协同。
保留未来灵活性:声明仅针对“当前和未来谈判”,不追溯既往。若未来出现气候变化、技术援助等新议题,中国仍可基于“发展中国家身份”争取合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