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改变策略,帮乌夺回全部地盘,但前提条件让欧洲人为难 就在联合国大会的聚光灯下,特朗普又一次把全场气氛搅得水花四溅。 这位美国前总统兼现任总统候选人突然在乌克兰问题上来了个大转弯,公开承认过去的判断有误,转而高调宣称要支持乌克兰夺回全部领土。 听上去像是给乌克兰打了一针强心剂,可细看他那番话,其实藏着不少“猫腻”:所谓的支持,前提却是欧洲必须无休止地掏钱、耗精力,时间随便拖,耐心要无限延长。 这一招,不仅让乌克兰人心里发虚,更让欧洲各国高层坐立难安。特朗普到底是在真心助乌,还是变着法子给欧洲添堵?看看他背后的“小算盘”,就能品出点门道来。 特朗普这次的“变脸”,表面上是给乌克兰撑腰,实际上却是把欧洲推到台前当“冤大头”。 他在和泽连斯基碰面后,就在社交媒体上放话:“只要有时间、耐心和欧洲、尤其北约的财政支持,乌克兰就能赢。”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承诺美国会一直掏腰包,又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欧洲的持续投入上。 “时间”和“耐心”说白了就是不设期限,让战争慢慢拖,拖到谁先撑不住为止;而“欧洲的财政支持”则是一把明晃晃的刀,直接把账单甩给了欧盟。 美国看似退居幕后,实际上把乌克兰这颗“烫手山芋”抛给了欧洲各国领导人。只要他们敢喊停,就会被扣上“背叛盟友”“价值观破产”的帽子,进退两难。 这种操作其实不新鲜,美国一直善于“捆绑”盟友。特朗普这次只是更直白,直接把乌克兰问题变成一场“阳谋”,让欧洲国家不停为美国的全球战略买单。 美国军工和能源产业则趁机大赚其利,把乌克兰战场变成欧洲的“提款机”,又让欧洲对美国的依赖越来越深。仔细琢磨,这哪是帮乌克兰打仗,分明是借刀杀人,让欧洲陷进泥潭,自己当甩手掌柜。 美国赚得盆满钵满,欧洲却被架在火上烤。自从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军火商的生意好得飞起,股价一个劲儿往上窜,欧洲各国像是着了魔,争先恐后地采购美国武器。 与此同时,美国大量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价格贵得离谱,欧洲人咬着牙也得买单。战争一打起来,欧洲能源供应链差点崩盘,只能高价接盘美国的“救命稻草”。 特朗普对这些门道心知肚明。这些年,他或者明停暗撑,或者放出“要与普京谈判”的风声,时不时就给欧洲来点“惊喜”,让欧洲各国紧张兮兮,生怕美国一个转身就把他们晾在一边。 欧洲领导人也不是没想过反抗,但每次都被美国拿“安全”和“北约”这两张牌死死压住。这种“敲竹杠”的套路,欧洲人心里明白,可就是脱不了身。 哪怕他们嘴上抱怨,行动上还是选择忍气吞声,为了维护跨大西洋关系,不得不继续买美国的单。 正如许多欧洲媒体分析的那样,特朗普这波操作精准戳中了欧洲的软肋——既怕失去美国的保护,又怕承担太多的战争负担,最后只能在两头受气。 特朗普这一手“造牌”,其实还藏着更深一层的棋。支持乌克兰夺回全部领土,看似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实则是把乌克兰当成和俄罗斯讨价还价的筹码。 他把乌克兰的“要价”抬得极高,一边加大俄罗斯的谈判压力,一边为自己未来的外交斡旋留出空间。等到关键时刻,再把这张牌拿出来和普京谈条件,不管成不成,主动权始终在美国手里。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不忘“敲打”欧洲盟友。比如他在联大公开点名批评中印是“战争资助者”,抱怨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不够给力,其实就是在逼欧洲进一步切断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哪怕要自断一臂,也得配合美国的战略。 欧洲国家在俄罗斯能源和市场上的利益早已被撕裂,一旦彻底断供,产业和民生都得跟着遭殃。可特朗普反而乐得见到欧洲“断臂求生”,这样美国的军火和能源又能多赚几年。 欧洲想要摆脱美国的操控,谈何容易。历史恩怨、地缘焦虑、北约的牢笼,一环扣一环,让欧洲始终难以自立门户。 正如一些智库所言,欧洲的战略自主永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美俄欧三方无法直接坐下来谈出个明白,美国就能一直当那个“看戏的庄家”,用最少的代价操控局势,把风险和成本都甩给别人。 回头看,特朗普这番“支持乌克兰”的表态,实际上就是一份写得漂亮、读起来扎心的“账单”。 他用三个前提把欧洲死死钉在“买单者”的位子上,乌克兰的胜利成了空中楼阁,欧洲却要为此不断买单。 对于美国来说,军火和能源是眼前的收益,削弱俄罗斯、控制欧洲才是长远的算盘。乌克兰的完整领土只是个口号,欧洲的财富和自主性才是真正的砝码。 未来这场博弈怎么收场,关键还得看欧洲和俄罗斯能不能展现出够强的战略智慧,跳出美国的离间与操控。 否则,特朗普的这一招,将让欧洲人在两难中越陷越深,直到彻底被榨干。 乌克兰危机的最终走向,决定着欧洲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力量中心,还是继续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这才是这场大戏背后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参考资料:口无遮拦!特朗普在联大,1小时“骂”遍全世界 2025-09-24 09:17·观察者网
特朗普急赴联合国,他终于想通:中国已经做好准备,容不得他迟疑特朗普一向喜欢“
【5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