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突然一边倒,坐上了日本人的“圆桌“,普京怒气值飙升 说起中亚这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大家可能觉得它们离咱们挺远,但其实这地方在全球棋盘上挺关键的。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经济上靠能源出口,安全上靠俄罗斯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劳动力也大多去俄罗斯打工。俄罗斯的影响力在那儿根深蒂固,通过天然气管道、军事基地和历史文化纽带,基本把控着大局。普京上台这些年,更是把中亚当成自家后院,经常跑去串门,拉关系,避免它们完全转向别人。结果呢,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打后,事情就变味了。这些国家开始有点松动,哈萨克斯坦公开说不支持俄罗斯的行动,还给乌克兰送人道援助,其他四个虽然没那么高调,但也没明确站队。经济上,他们担心西方制裁殃及池鱼,因为贸易路径多经俄罗斯转手。这时候,日本瞅准机会,插了一脚进来。 日本跟中亚的接触其实早有苗头。2004年,日本就启动了“中亚+日本”对话机制,主要聊经济合作,但一直停留在部长级,级别不高。到了2023年,日本外务大臣上川阳子在联合国边会上跟哈萨克斯坦外长碰头,敲定升级到首脑峰会。2024年8月9日,这事儿终于落地,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办起来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带着五十多家企业代表过去,直接跟五国领导人面对面谈。峰会挺务实的,日本承诺砸3000亿日元信用额度,重点投在基础设施、脱碳化和人才培养上。这些国家稀土资源丰富,日本正好需要多元化供应链,避开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峰会还推“中间走廊”计划,通过里海的贸易路线,从中亚直通欧洲,绕开俄罗斯的北方路径。这对中亚国家来说,吸引力不小,能多条腿走路,不用总盯着俄罗斯的管道和铁路。 哈萨克斯坦作为东道主,特别卖力,推动大家签联合声明,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合作。乌兹别克斯坦也签了好几个具体协议,涉及纺织业和能源。日本企业现场就谈成项目,比如在哈萨克斯坦建公路和矿场。整体看,这次峰会标志着日本从中亚的外围玩家变成核心参与者。五国领导人齐聚,显示出他们对日本方案的认可,这在以往的区域互动中不多见。俄罗斯那边,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峰会前就放话,说日本这是想在中亚搅局,破坏地区平衡。普京本人没直接跳出来表态,但从俄罗斯媒体的报道看,明显觉得这是挖墙脚。中亚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要道,如果这些国家转向日本,俄罗斯的杠杆就弱了。峰会后,俄罗斯赶紧加码天然气供应,试图稳住局面,但中亚国家已经开始玩多边平衡了。 要说为什么五国这么快就坐上日本的“圆桌”,还得从地缘逻辑上捋捋。俄罗斯忙着乌克兰那边,资源拉得紧,中亚的援助没法像以前那么大方。这些国家经济复苏需要资金和技术,日本正好补位。2024年下半年,哈萨克斯坦报告日本投资超90亿美元,主要在矿产领域,比前几年翻了好几倍。欧盟也没闲着,从2021到2024年,给乌兹别克斯坦8300万欧元援助,大头用于农业和基础设施。美国在2023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办了C5+1首脑会议,承诺加强安全和经济合作,五国领导人去白宫转了一圈,感觉被重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中亚投了不少铁路和管道项目,到2024年运输量创纪录。这些国家像精明的商人,挑着最实惠的合作,不想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 普京的处境确实尴尬。一边是乌克兰战线消耗巨大,一边后院起变化。俄罗斯在中亚还有军事基地,但影响力在滑坡。2024年10月,普京去土库曼斯坦访问,强调战略伙伴关系,但中亚国家已经签了日本的协议。俄罗斯经济受制裁拖累,没法像从前那样撒钱,这让五国更有动力找新伙伴。日本的投资规模不算天文数字,但对中亚来说是雪中送炭,能拉动就业,带入技术。峰会后,进展挺快,2024年底,“中间走廊”货运量达到410万吨,比前一年多出一大截。日本货物经里海到土耳其,时间缩短到15-20天。五国借这些投入,升级本地产业。哈萨克斯坦矿区开采资源,吉尔吉斯斯坦谈水电项目,塔吉克斯坦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土库曼斯坦关注天然气连接,乌兹别克斯坦纺织业沾光日本技术。 转眼到2025年,这股势头没停。日本企业继续在中亚扩展,投资额稳稳上涨。2025年3月,日本推动C5+机制,焦点转到教育和人力资源,乌兹别克斯坦大学请来日本教授讲可持续开发。8月,日本外相岩屋毅访问阿斯塔纳和塔什干,确认更多投资协议。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计划访日,行程包括东京工厂考察。俄罗斯外交部还在批评,但实际行动有限。普京的回应更多是外交层面的,2025年上半年,他重申对中亚的承诺,但五国已经习惯了多边玩法。欧盟在2025年4月峰会承诺投资120亿欧元到中亚交通,放大“中间走廊”的潜力。美国保持C5+1框架,强调安全合作,避免单一依赖。中国低调推进“一带一路”,铁路货运量继续领跑。
中亚五国突然一边倒,坐上了日本人的“圆桌“,普京怒气值飙升 说起中亚这五个国家,
纸短情长啊
2025-09-24 05:00:11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