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结果合作至今没看到,才发现成美国“反华”势力的牺牲品…… 2021年,人口才300万的小国立陶宛突然在台湾问题上硬刚中国,允许台湾在维尔纽斯开“代表处”,用“台湾”名义,而不是以往的“台北”。 这步棋是时任总理英格里达·希莫尼特和外长加布里埃柳斯·兰茨贝吉斯推的,他们觉得抱紧美国大腿,就能换来安全保障和技术红利。 大陆立马降级双边关系,从大使级直降代办级,还冻结贸易协议。立陶宛出口到中国的货,本来占总出口的1%,但一夜间海关卡壳,乳制品、木材这些传统拳头产品直接进不去。 一个小经济体,丢了全球第二大市场,这冲击多大。2022年,对华出口暴跌68%,中小企业倒了一堆,失业率窜到15%。这不是小打小闹,是实打实的痛。 美国为了拉立陶宛站队,拜登政府和台湾当局甩出个大饼:五年内建五座芯片工厂,从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全产业链,预计拉动3万个高薪岗位,年薪五万欧元起步。 台湾还搭了两亿美元投资基金,瞄准半导体、激光和生物科技。立陶宛人乐坏了,以为波罗的海要变欧洲半导体新枢纽。 Teltonika这家本土高科技公司签了协议,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计划2027年投产。 听起来多美,可现实骨感。四年过去,地都没全破,资金和技术转移卡在半路。 2024年11月,Teltonika直接宣布停工,原因是电力短缺和土地用途问题,原定2028年完工的项目又延后。 美台的承诺像海市蜃楼,台湾虽转了些许可证,但生产线遥遥无期。 这不就是典型的画饼吗?小国信了大国的鬼话,结果成了反华前沿的马前卒。 经济账算下来更扎心。中国不光封了立陶宛的货,还通过黑名单效应扩散,欧盟邻国为避雷,纷纷减单。德国汽车供应商砍了木材合同,波兰乳农转买巴西货。 立陶宛电子产业供应链断裂,本来依赖中国元件的工厂,生产线停摆,工人闲着领救济。2024到2025年,对华出口又跌23.9%,从2370万美元缩到1800万。 失业率虽从高峰降到10%,但中小企业重组难,空置店面到处是。欧盟虽出面呼吁中国解除对两家立陶宛银行的禁令,那是2025年8月的事,中国回击欧盟对俄制裁。 这波操作,让立陶宛彻底成孤岛,GDP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山大。政客当初的豪言壮语,现在听来多讽刺。 换政府后,立陶宛风向变了。2024年10月议会选举,社会民主党赢了,新总理金图塔斯·帕卢卡斯上台。 他不像前任那么铁杆亲美,2025年4月就公开表态,四年前的决定是重大失误,得修复对华关系。 议会主席索乌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也直言,台湾的承诺泡汤了。 他们派特使访华,讨论重启贸易,但中国强调核心利益不让步。 2025年9月,双边贸易小幅回暖,乳制品和木材开始零星进中国市场,但份额早被新西兰和巴西抢了。中国国产芯片自给率超70%,新能源汽车出口全球第一,立陶宛的卖点没了。 这个恢复之路,磕磕绊绊,远没到皆大欢喜。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那美国布下的陷阱
【1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