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表示失望,因为在申办名单上,不见中国的身影,上海、成都、广州,这三座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大城市,这一次,齐齐选择了沉默。 要说清楚这事儿,还得从钱袋子说起。奥运会早就不是亏本赚吆喝的买卖了,而是个烧钱的无底洞。东京奥运会最初预算 68 亿美元,结果硬生生涨到了 143 亿美元,超支率高达 244%。 雅典奥运会更惨,花费是最初预算的 3 倍,给希腊经济埋下了大雷。最离谱的是加拿大蒙特利尔,1976 年办奥运会花的钱,让市民们用了近 30 年的特别税才还清。 咱们中国城市可不是傻子,这些账本早就算得明明白白。北京奥运会的 "鸟巢" 体育场,按照现在的运营速度,得 30 年才能收回 30 亿的建造成本。这还不算后续的维护费用,像旁边的 "水立方",一年就亏了 1100 万。 现在地方政府都在忙着化解债务,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末,我国政府负债率 68.7%,虽然风险可控,但各地都在精打细算过日子。与其把钱砸在奥运场馆上,不如用来修修地铁、建建学校,这些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 再说了,现在的中国城市早就过了靠奥运会刷存在感的阶段了。2008 年北京奥运会确实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但现在上海的张江科学城、成都的数字经济、广州的智能制造。 这些实打实的产业升级比奥运金牌更能体现城市实力。办奥运会带来的那些所谓 "间接收益",比如提升国际形象,对现在的中国城市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老百姓的想法也变了,当年北京申奥成功时,全国上下都沸腾了,但现在大家看得更实在。日本东京奥运会时,83% 的民众都反对举办,因为大家知道,这笔钱最终还是得从纳税人兜里出。 咱们中国老百姓现在更关心的是房价涨没涨、看病方便不方便,至于奥运圣火在哪儿点燃,好像没那么重要。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 "奥运后遗症",北京奥运会后,不少场馆都闲置了,皮划艇场地几乎荒废,赛艇场地也没多少人用。这些耗资巨大的场馆,赛后运营成了大难题。 里约奥运会的教训更深刻,那些为奥运建的设施,赛后大多被弃用,成了城市的负担。中国城市现在都讲究可持续发展,这种铺张浪费的事儿,肯定得三思而后行。 反观那些积极申办的城市,比如卡塔尔的多哈,他们说自己已经有 95% 的体育设施了。这跟咱们中国城市需要大量新建场馆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且这些国家还指望靠奥运会提升国际地位,就像咱们 2008 年那样。但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需要靠办奥运会来证明什么了。 国际奥委会可能还没适应这种变化,总觉得中国应该积极申办。但他们忘了,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早就成了个烫手山芋。 牛津大学研究显示,自 1960 年以来,奥运会平均超支率高达 172%。这种风险,哪个城市敢轻易承担? 所以说,上海、成都、广州这次选择沉默,不是没能力,而是太清醒。他们算清了经济账,也看透了奥运会的本质。现在的中国城市,更看重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不是虚头巴脑的面子工程。 这种理性的选择,恰恰说明我们的城市发展越来越成熟了。奥运会这金字招牌,要是不改改烧钱的毛病,以后可能会更不 "香" 了。
就在刚刚国际奥委会已彻底哭晕奥运会目前正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境,百年盛会已然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