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地下挖出宝藏!中国深地钻探震撼全球,井中究竟发现了啥? 那是一项注定无法回头的冒险。2023年5月30日,启动仪式在沙雅县寂静的沙漠中进行。 脚下,是塔里木盆地无尽的黄沙;地下,却隐藏着亿万年的秘密。工程启动之初,很多人都清楚,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越石油本身。 近些年,我国浅层油气资源逐渐枯竭,向更深地层寻找能源成为必然趋势。 数据显示,全国约34%的油气资源沉睡于6000米以下的超深层,成为一块尚未开发的“战略高地”。而塔里木,则是这块高地的核心所在。 塔科1井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能源。它承担着更宏大的任务,揭示地球演化的秘密、探索生命的起源、提升地质灾害预警能力。 它是一座通向地心的“科学天梯”,是人类向地球内部延伸的前沿哨所。但这条“天梯”的修建,远比登月更复杂。 万米以下的地层,温度高达220摄氏度,压力达到145兆帕,相当于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1.4吨的重压。 在那里,钢铁都会变得柔软如面条,钻头承受的载荷达到665吨,接近两列动车组的总重。 而地层结构更是复杂多变,燧石、石膏等岩层交错如同重重锁链。稍有疏忽,钻具就可能断裂,传感器也极易失效。任何一次小小的井漏,都是几千万的损失。 面对这些世界级难题,中国人没退缩。相反,他们拿出了真正的“硬核”科技。 一台名为“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的装备被运送至现场。它具备900吨的提升能力,能够吊起整整20节地铁车厢。 抗220℃的水基钻井液、高强度钻头、超高温测井仪器等十大核心技术武器,也一一上阵。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设备和技术,90%实现国产化。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完成了一口井,更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深地技术体系。 2025年初,钻头终于抵达10910米深处。而真正的“宝藏”,也随之出现在人们眼前。 在10851至10910米之间,科研团队首次在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优质烃源岩。 它的年龄可追溯至5.4亿年前,静静沉睡在塔里木腹地。更重要的是,这是全球首次在陆地万米以下发现油气显示。 这不仅是地质界的一次突破,更是能源领域的一个信号。它直接证实了塔里木盆地万米深层具备油气成藏条件,为中国未来的超深层油气开发打开新篇章。 科学家们获取的岩芯,被评价为“堪比月壤”。这些岩芯样本,帮助他们首次绘制出亚洲首份万米深度以下地质剖面图,填补了全球深地地质研究的空白。 而这些成果,并非孤立存在。从工程角度看,深地塔科1井创造了五项世界纪录。 全球尾管固井最深、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陆地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直井钻探最深、亚洲取芯深度最深。 每一项纪录的背后,都是中国科技一次次突破极限的成果。 对比之下,苏联在1970年启动的科拉SG-3井用时24年才达12262米深度。而中国,仅用279天就突破万米大关。这不仅是速度的胜利,更是技术体系成熟的体现。 塔科1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的经验将在未来被推广至深海油气勘探、极地地质研究、地热资源开发等多领域。 它所揭示的地层信息,将成为地震预测、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我国实现深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 曾经,我们在深地领域长期依赖进口设备和外援技术,如今,我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全球领先的地质工程。 信息来源: 《10910米,五大工程记录!全球首次 陆上万米垂直深度发现油气》——光明网
杨院士也算是最早的预言帝了。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