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不冤!据纵览新闻9月12日的报道,一男子在商场捡到一条金项链,以为是假的,就随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09-22 20:43:18

冤不冤!据纵览新闻9月12日的报道,一男子在商场捡到一条金项链,以为是假的,就随手塞进了兜里,结果却不慎给弄丢了,失主找过来时,男子只好如实回答,不料,失主却将他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法院这样判了!内容: 这事儿一出,网上可炸开了锅。法院最后判决男子得赔钱,金额差不多是那条金项链的市场价,大概好几千块。法官的理由是,男子捡到东西后没及时交给商场或报警,反而随便处理,导致遗失,这属于疏忽大意,得承担赔偿责任。听起来好像挺合理的,法律上拾得遗失物有归还义务,但仔细想想,男子当时以为项链是假的,压根没当回事,这种主观想法该不该被考虑进去呢? 咱们换个角度看看,男子又不是故意想占便宜。他捡到项链时,觉得是假货,可能就觉得是哪个小孩掉的玩具,随手一放也没多想。结果弄丢了,失主找上门,他才傻眼。法律讲究的是客观行为,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只要东西在你手里丢了,你就得负责。可现实生活中,谁没点马虎的时候?要是捡个东西都得战战兢兢,生怕出岔子,那以后还有人敢捡遗失物吗?说不定更多人会选择视而不见,免得惹麻烦。 失主这边也挺委屈的,好好的金项链没了,肯定着急上火。直接告上法庭,可能是觉得男子在撒谎或推卸责任。但法院判决后,男子得掏腰包赔偿,这对他这种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法律的本意是保护产权,促进诚信,但这事儿里,双方都有点“冤”。男子疏忽是真,可没恶意;失主损失大,但告状的方式是不是太硬了?或许先沟通调解一下会更好,比如让男子帮忙找找,或者分担部分损失,而不是直接对簿公堂。 从大道理上说,法律得维护公平,但有时候太死板了,反而让小事变大。比如这个案例,男子要是捡到后马上交给工作人员,啥事没有。可他大意了,法律就揪住这点不放。社会需要的是鼓励人们做好事,而不是吓得大家缩手缩脚。咱们平时捡到手机、钱包,不也常想着还回去吗?要是每次都得担心被告,那善良的本能可能就被磨没了。 总之,法院的判决依法有据,但情理上有点不近人情。这事儿提醒咱们,捡到东西别乱来,哪怕觉得是假的,也得多留个心眼。同时,法律执行时能不能多点灵活性?比如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意图和情节轻重。不然,类似的“冤案”可能还会出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1
爱跳舞的王大姐

爱跳舞的王大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